他教书育人三十九载,身残志坚,敬业奉献,甘为蜡烛,关爱学生,任劳任怨,安于清贫,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认可。其事迹先后被新安晚报、安庆日报、岳西周刊等媒体报道,曾荣获山那边孩子王、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县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大赛一等奖。他就是王刘送,男,汉族,1965年3月生,群众,岳西县五河镇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
身残志坚 信念如磐 永不言败
王刘送是初中中专未被录取的残疾考生。1985年,他顺利通过高考体检且成绩达到本科线,然而,8月28日却传来因残疾未被录取的消息。面对沉重打击,他没有绝望,以顽强毅力积极面对生活。
九月,他站上讲台,如鱼得水,努力以健康人的姿态展现自我。他一边教学一边钻研,将从小养成的“爱学善学”态度传递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想学乐学”的热情。作为毕业班的常任教师,他成为学生心目中威望极高的“领头雁”。清晨,教室里回荡着他清晰的英语朗读声;傍晚,河畔、小路、树下总有他答疑解惑的身影;深夜,灯光下是他批改作业的专注神情。在第九个教师节,他立下为师箴言:“一世忠贞站讲台,满腔热血沃中华”。
身残志坚,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他以坚韧和毅力,赢得尊重与敬佩。
甘为蜡烛 耗尽自己 照亮别人
王刘送如同一支蜡烛,虽微小却发光发热。1987年乡镇中学改制,出台初三毕业生不得复读的政策。有过求学挫折的他决心为孩子们撑起希望。暑假期间,他不顾他人非议,向县教育局提交报告,租屋置舍,自制桌凳,独自开设初三补习班,承担数理化英全部课程。
他每日凌晨起床带学生晨跑,白天争分夺秒授课,晚自习耐心辅导,深夜备课至凌晨,还不时查寝。父母默默支持,连续两届补习班后,多数学生考入中专,其余全部升入高中,如今都成为行业骨干。他感慨道:“我活得有价值,既证明了为人师表的意义,也收获了社会敬佩的目光。”
几十年来,向他求教的学生接踵而至,在他无私且耐心地指导下,考进县重点中学的学生不计其数。在学生看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地给学生补课,就如同家常便饭。他是个肢体残疾人,可在学生心中,他是高大可敬的。
关爱学生 爱生如子 待生如友
王刘送严格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时刻以“自己也是从坠地的娃娃长大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是很不容易的。
1996年10月17日,一位一年级学生在校不小心碰破了脚后跟,流血不止,他急忙用干净手帕包住伤口送到家。全是上坡路,一岭又一岭,一坡又一坡,汗水湿透了他的全身。
2004年10月20日中午,一位学生突然发病,他便是一瘸一拐地把他背送到离校六七里的医院。下午放学后,他又跑到医院探望。连家长也没想到的是,这天夜里,他还跑到学生家看望学生。他虽是残疾人,但当孩子生病或遇险时,他总会背着孩子跋山涉水前往医院,无论白天、深夜,还是恶劣天气,登门给学生喂药、补课。
关爱学生,是学生尊敬老师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对老师爱戴的源泉,是教师重要的道德要求。
吃苦耐劳 坚韧不拔 不断前行
五河镇条件最艰苦的学校,王刘送几乎都待过。
1993年至1996年,他在离家6公里的河西坂小学任教。隔大河,没桥直过。夏天每天要脱裤子过河,多次是水深至脐部。冬季的早晨,滴水成冰,有多少次过河后,脚部失去知觉。
1994年3月28日,放晚学回家,他一手举着旧雨伞,一手拎着装有作业本的破皮包,过河时不小心重重摔了一跤,碰破了双膝,流着血不要紧,可他心疼的是仅有的一条稍像样的已穿过多年的旧裤子弄破了两个大窟窿。
1995年12月8日,雪后转晴的清晨,他手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过着冰水河,没料一脚踩上油光石,箭似地倒进冰水中,他一头爬起来,还是直往学校奔去。
1996年5月24日,下午快放学的时候,突然他的双腿站不起来,头昏眼花。学生们回去告诉了家长,他们不约而同地跑到学校,把不省人事的他快速抬送至医院,诊断为过度风湿,营养不良。
2008年1月20日,岳西遭受暴雪天气。由于雪灾,教育部门已通知从当天开始提前放假。他想到一些路远的学生还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会像往常一样赶到学校住宿。无论如何也要在晚上赶到学校,安置好这些可能来校的学生。这是他当时心中唯一的念头。冒着暴雪,在寸步难行的积雪中,他连走带爬3个多小时后,赶到了学校,把4个来校的学生安顿到镇上的亲戚家。然后又迈着几乎冻僵的腿往回赶,到家时已是深夜。
安于清贫 老当益壮 贫且益坚
年岁已老,但王刘送志气更加旺盛。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心志更加坚定。
2019年3月7日,他板书字出现异常,笔画不规范,书写不流畅,学生有觉察,可他认为是粉笔原因,没在意,3月8日清晨,他感觉右手脚不灵活,却仍按时上班。上完一节课,在校楼梯间发作了,患了脑梗,及时送至县中医院。从未因事耽误一天课,因病请过一次假的他,人在医院心在校。坚强的他以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住院一周,病情好转,他就说服了医生出院,带病坚守岗位。
2019年9月,因家长的强烈要求和教学需要,身体未完全康复的他竟担任起两个班级的数学,经他一年的精心耕耘,两班数学统考成绩获优,且401班被评为市级优秀班级。
2023年9月,他又调至离家二十多华里的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安于清贫,让他爱人在校陪伴他,既能照顾他的身体,又能让他专心致志地教学。果然,他担任的有53名学生的一年级语文在镇统一考察中总评第一,又赢得了该校区的家长们一致好评和夸赞。
王刘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是师生,课后是爷孙。他的教学方法确实与众不同,从不使用复习资料,始终如一地坚持根据教材编制习题,注重针对性、综合性、全面性、避免重复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学生爱戴 家长尊敬 社会认可
1996年9月,一场没料到也从未见过的场面震惊了他。两校的家长对他的强烈挽留,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家长们带着孩子成群结队地找镇政府,一些老党员还组织了几个代表找县教委和县残联。9月3日,他去离家约十五公里之远的陈户小学上班了,并开始正式上课,不到15分钟,河西坂小学的全体学生翻山越岭找到了陈户小学。他们拥进教室,紧紧围住他抱的抱,拉的拉,两校学生全哭了,他也成了泪人。
1999年,学校改组拆并,他又被调至偏远的沙岭小学。离开时,方圆五公里的乡亲和学生含泪相送。
2000年9月3日,省教育厅安排记者采访了他,以“山那边孩子王”系列,以《因为爱得太深……》为题,报道在9月10日《新安晚报》头版头条。
2001年5月,他被安庆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
2008年5月12日,县政府安排记者采访了他,将他的事迹以《无怨无悔献青春》为题,报道在5月17日《安庆日报·岳西周刊》上。
2019年5月,在全县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中,以九十多分的优秀成绩荣获一等奖。
“我是一名教师,深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因为它不仅使我能无私地奉献社会,而且给我带来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王刘送说。(王小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