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50+10”民生实事工程部署,太和县赵庙镇人民政府于4月14日上午9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举办“50+10”民生实事之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2+N招聘会。本次活动聚焦本地产业需求与群众就业痛点,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模式,实现岗位供给量同比增长35%,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8人,发放创业政策手册500余份,成为赵庙镇2025年民生实事清单中“就业创业提升行动”的标杆案例。
民生实事“靶向发力”
赵庙镇在2025年将“50+10”民生实事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其中,“就业创业”被明确列为十大重点攻坚领域之一。为了具体落实这一目标,赵庙镇设定了明确的就业创业指标: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0人,同时扶持创业项目10个。这一举措体现了赵庙镇政府对民生实事的精准定位和有力推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庙镇政府积极举办就业服务活动。本次招聘会作为继3月“春风行动”后的第二场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了镇政府“月月有主题、服务不断档”的就业服务推进策略。这一策略旨在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活动,为求职者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在本次招聘会中,赵庙镇政府结合“2+N”机制,创新其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求职者和创业者的需求。
通过民生实事“靶向发力”和模式创新“2+N”机制,为求职者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有力推动了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供需对接“精准高效”
赵庙镇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始终注重供需对接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促进了就业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特色专区设置方面,赵庙镇精心打造了“家门口就业”、“新农人培育”和“青春启航”三大专区,以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
“家门口就业”专区,汇聚了赵庙镇鹏翔服装加工厂、太和县恒美包装有限公司等7家本地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适合本地居民的就业需求,而且类型多样,涵盖了纺织、制造业、餐饮业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一专区,12名留守妇女成功签约了灵活就业岗位,既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稳定。
“新农人培育”专区,则着眼于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与电商的融合发展。家庭农场主在这里招募电商合伙人,提供了电商培训、运营指导等全方位服务。通过这一专区,2个“直播带货”团队达成了组建意向,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注入了新活力。
“青春启航”专区,则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见习岗位,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起点。这一专区不仅提供了实习、见习机会,还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素养。通过这一专区,3名大学生成功签约了企业管培生计划,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赵庙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云上细阳”小程序同步发布岗位信息,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求职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岗位信息,线上投递简历,大大提高了求职效率。目前,已通过小程序线上投递简历21份,有效促进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匹配。
此外,太和县农商行也在招聘会现场演示了“创业贷”APP的极速审批流程,为有意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2人当场通过预审,获得了创业贷款的支持,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就业生态持续优化方面,赵庙镇政府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提前摸排企业的用工缺口。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赵庙镇还注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培训课程。
太和县恒美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镇政府提前摸排我们的用工缺口,匹配度比传统招聘会高3倍。”
返乡青年王伟就是通过招聘会签约了机械维修岗,并报名参加了镇技能培训班。他表示,既能赚钱又能学技术,政策“大礼包”很实在。
赵庙镇在供需对接方面做到了精准高效,通过特色专区设置、数字化赋能和就业生态持续优化等举措,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就业市场的繁荣发展,也为赵庙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庙镇党委委员韩永梅在闭幕式上宣布,下一步将建立“就业创业服务联盟”,整合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资源,打造“培训-就业-创业”闭环。
本次招聘会的成功,折射出赵庙镇以“小切口”破解“大民生”的治理智慧,从“撒网式”到“滴灌式”。通过细分人群、产业需求,实现资源精准投放,从“单次活动”到“系统工程”,将招聘会与技能培训、政策兑现捆绑推进,形成可持续就业生态。(见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