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观众聚精会神观看表演。黄佳慧摄
近日,一声声叫好庐江县盛桥镇打破了原本的寂静,抬眼一瞧,原是“送戏进万村”戏曲舞台来到了百姓家门口,为村民们带来传统戏曲文化“大餐”。
一个简易搭建的小舞台,几排整齐排列在前的红板凳,台上唱腔婉转、舞姿飘逸,台下聚精会神、掌声连连。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一张一捻,一颦一笑,皆是情感,皆是门道。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国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然而,一段时间,戏曲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演出少、形式旧、资金短缺、观众少,成了困扰戏曲发展的难题,戏曲传承颇有“火冷灯稀霜露下”之感。
近年来,安徽省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采取“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形式,组织各地统一招标,挑选专业能力强的戏曲团队,进乡进村,创新经典剧目,把舞台搬到百姓家门口,力图破解戏曲发展难题。
2024年,安徽省“送戏进万村”演出突破1.7万场,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惠及群众超500万人次,成为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鲜活样本,让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再次回归大众视野,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送戏进万村”活动现场。王依纯摄
“将道理融入戏曲中,让百姓更能看懂”
在农村,对于很多政策规则,若一味用与城市相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年纪稍大的村民看不明白、听不懂,就会产生误解,政策也不容易推行下去。
一直以来,传统戏曲都有着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传递着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而现在,借助“送戏进万村”活动,将新时代道德风尚融入传统戏曲,带到百姓家门前,让村民能够理解新风尚、新趋势。
转变思路,调整方法,用村民看得明白、听得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在原有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作、改编,如黄梅戏折子戏《王小六打豆腐新传》融入酒驾违法查处元素,融理于戏,老戏新唱,用百姓更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宣传,才更有成效、有作用。
黄梅戏折子戏《王小六打豆腐新传》。黄佳慧摄
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的范佳怡在看过《王小六打豆腐新传》后,表示道:“这部戏让我知道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要遵守交通规则。”
庐江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盛桥中队的孙警官也笑着告诉记者,将道理融入戏曲中,让百姓更能看懂,这样的科普形式让百姓们真正理解酒驾的危害,镇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相较于以前也降低了许多。
以戏释理,以戏育人。传统戏曲向下扎根乡村,融合新道德风尚向上开花。助力文明美丽乡村建设,让制度宣传落实在乡土大地上。
一方小小的戏台,承载的不仅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价值符号,更是一代又一代乡土人民精神寄托。而现在,依托“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安徽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助力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有戏可看,有剧可赏,也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黄佳慧 于海涛 王依纯 王如意 谭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