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种下花生金种子 壮大村集体钱袋子
来源: 2025-04-17 14:52:31 责编: 余红霞

在临湖镇三堂村村头的露珠农业公司里,烘烤机的嗡鸣声与欢笑声交织流水线上,粒粒花生正“变身”成酥糖,裹上米纸装入铁盒,发往天南海北的餐桌。近年来,涡阳县通过党建引领,精准谋划,盘活资源,走出共富路。

三堂花生2

“谁能想到,土里刨的‘金豆子’,还能穿上‘网红’衣裳哩!”村民丁大姐捏起一块花生糖,眼里映着包装盒上烫金的“三堂”商标。她身后,印着“乡村振兴示范车间”的横幅随风轻晃,仿佛诉说着这片土地从“原料粮仓”到“甜蜜工厂”的蜕变。  

党建引领破局,从“薄弱村”到“产业村”。涡阳县临湖镇三堂村曾是个典型的农业薄弱村:全村8190亩耕地长期种植小麦、玉米,集体经济收入低,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守着土地没产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回忆道。2016年,村党支部以“强组织、兴产业”为目标,成立同富园专业合作社,注册“三堂”商标,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  

“党员先试种高油酸花生,技术成熟后再推广。”王伟指着基地介绍,“我们整合1126亩土地统一供种、管理,亩产从400公斤涨到600公斤,5户脱贫户的土地也流转入股了。”村党支部还联合县农技专家开办培训班,累计培训800余人次。村民老刘感慨:“以前种花生靠天吃饭,现在学了滴灌、病虫害防治,产量翻着跟头涨!”

全产业链突围,一颗花生“裂变”6种产品。在农业公司的加工车间,花生经过筛选、烘烤、压榨,变身花生油、花生糖、花生叶茶等产品。“过去卖原料每斤4元,现在深加工后产值翻3倍!”公司负责人王宇杰拿起一盒0添加花生糖说,“这款产品春节卖了30万元,北上广的订单都接不过来。”

在电商仓储中心看到,工人们正将花生糖打包发往全国。“村集体把旧厂房改造成仓库,光租金一年增收8万元。”王伟算了一笔账:2023年村集体增收15万元,12名村民成了固定工,农忙时还能带动120多人临时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  

电商赋能,“土特产”直通北上广。“家人们看!咱三堂花生糖零添加,口感酥脆不粘牙……”在村电商直播间,“90后”返乡青年王浩正卖力带货。2023年,三堂村组建电商团队,开设网店、入驻抖音,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5%,花生糖溢价20%。“物流堵点也打通了,邮政专线让发货成本降了三成。”王浩说。  

线下,三堂花生进驻全县12家超市,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立体网络。村民丁大姐告诉记者:“以前我在外地打工,现在家门口上班,月挣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产业红火吸引32名青年返乡,昔日的“空心村”重焕生机。  

制度护航,集体“钱袋子”变民生“幸福账”。“集体经济收益60%投入产业,30%修路建广场,10%帮扶困难户。”在村务公开栏前,王伟指着《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说。2024年,三堂村用集体收入硬化3公里道路、新建文化广场,惠及2000多名村民。  (朱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