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盛桥虾子灯,盛舞三百年
来源:赵金哥 严敏 2025-04-21 09:02:52 责编:张军 张文洲 实习编辑 李子彦

image.png

焚香、点烛、鸣炮,在乐曲与鞭炮的齐鸣声中,两只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虾子灯在舞者的步韵下,宛如一对活虾在水中游曳打圈,时而婉约悠然,时而灵动活泼,散发出别样的情趣与热闹,引得周围看客阵阵欢呼喝彩,这正是独属于庐江县盛桥镇人民的闹春习俗——舞虾子灯。

情系神灯,心系烟火

“在300年前的一次洪水过后,谢忠宝祖辈捡到了两幅骨架,它们骨节分明,形似虾体,活灵活现。”盛桥镇虾子灯活动负责人夏长贵讲述着虾子灯的起源。庐江县盛桥镇北濒巢湖,盛桥长河、兆河流经境内,过去有不少当地人以捕鱼为业,对水生生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image.png

夏长贵说:“后来丁家以刷漆后的布片为这两幅骨架糊上布衣,再以蜡烛放置其中,使得虾体更加形象生动,虾子灯也由此而来。而彼时洪水退去,当地人便将其贡为神灯,在敲锣打鼓的乐曲中舞上神灯,用以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随着庐江县防洪工程的建设与完善,盛桥镇百姓不再受洪水的威胁与侵害,但虾子灯这一传统民俗却保留了下来并传承至今。时至今日,虾子灯所承载的不仅是盛桥百姓对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的祈愿,更是盛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冀,也代表了盛桥人民心系烟火、向阳而生的蓬勃生命力。

民间匠心,非遗闹春

历经岁月变迁,虾子灯的习俗逐渐演化成在每年春节的正月上演。虾子灯一共两只,一雌一雄,每只长达5米,内部由竹篾架成活体虾形,外部则由布片细致裱糊,通体色彩鲜艳,吸引眼球,内置蜡烛用以照明。除虾子灯外,还需提灯作配,提灯两侧分别作有“酬神”“泉姓”字样,二者相互搭配,使表演更具冲击力。

在舞虾子灯的前几天,盛桥镇虾子灯手艺传承人丁长乐便会带领乡亲们一起为虾子灯重新糊布刷漆,而这门手艺也是丁家自300年一代一代所传承下来。糊布刷漆过后,虾子灯的另一位手艺传承人朱志红会挨个在布片上绘上河虾的图案,随后传承人们再为其作上剪纸、流苏的装饰,再加上做纸球、做提灯,才算是彻底完了工。

盛桥虾子灯通常巡演的地方有4个,分别在薛岗、大岗、小岗和陈园。在锣鼓喧天的正月里,一对虾子灯在盛桥百姓的簇拥下隆重登场。按照预定路线,虾子灯所经之处挨家挨户都会酬神迎灯,在门前拜上三拜后批送红缎,观看舞灯,祈祷平安,好不热闹。在夜幕的衬托下,虾子灯宛如一对活虾在水中尽情游弋打圈,灵动十足,舞出了美好夙愿与浓厚年味。

与时俱进,薪火相承

2014年,盛桥虾子灯舞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岁月的变迁,虾子灯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如今,虾子灯骨架内的蜡烛被更加安全的电池、电瓶所替代,缀以更加明亮的灯泡用以照明。其吹奏乐曲也在更新改进,使得虾子灯舞焕发出新生机新活力。

image.png

制作工艺可能会变,但永远不变的是盛桥百姓对虾子灯民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每逢春节,外出的盛桥年轻人便会归乡,舞灯的技术活也落在了他们身上。虾子灯是盛桥镇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它见证了当地人民300多年来的生活轨迹,更承载着盛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