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爷爷讲了当兵的故事,还一起唱军歌、画军功章……”对于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宁国路校区4年级13班的代宸熙来说,4月18日是充实的一天。当天下午,她和9名同学在芜湖路街道职工书屋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
这堂生动的国防课是由安徽日报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包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教体局、区委宣传部共同推出的“青春筑梦国防 暖心慰问老兵”志愿服务活动之一。
“同学们看,这是爷爷1985年获得的三等功奖状,那时我还是个小伙子……” 给孩子们上课的,是退役老兵、原芜湖路街道司法所所长李子平,他拿着泛黄的奖状,向众人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当听到为了圆满完成全国首届青少年运动会大型团队操表演,年仅24岁的李子平在肋骨一根半断裂的情况下,坚持训练10个月,孩子们眼里浮现出了浓浓的敬意。
随后,在李子平的指挥下,大家共同唱响《强军战歌》,并拿出画笔,在纸上描绘起老兵军功章的模样。课程结束后,李子平为每个孩子发放活动证书,他欣慰地说:“看到你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爷爷很高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将来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包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靳虎说,“青春筑梦国防 暖心慰问老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去年“八·一”期间启动的国防教育品牌,创新性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常态化走访慰问和青少年国防教育相结合,同时首创“六个一”标准化流程,即“一份礼物”“一张合影”“一次提问”“一堂思政课”“一段感言”“一张证书”,目前共组织232名青少年走访慰问32名老兵。
“今年活动重点从‘慰问’转向‘传承’。”靳虎介绍,“我们以象征军人荣誉的军功章为特殊纽带,开展‘军功章里的红色记忆——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主题教育课堂,通过老兵分享、学生绘画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感悟军功章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老兵李子平来说,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继续发光发热,我很自豪。”与此同时,他还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安徽日报教育培训中心在他提供的老照片基础上,通过AI技术的加持,让照片动了起来。视频中,身着军装的李子平缓缓向镜头走来,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好像回到了在部队里的日子。”
“希望通过活动激励和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靳虎表示,包河区将每周开展1次国防教育活动,并在年底举办青少年军功章画作展览,持续丰富活动品牌内容,赓续红色血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侯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