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浅湾社区:探索涉农社区养老服务的温情路径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5-04-25 14:38:23 责编: 武鹏

如何依托乡土资源破解养老难题?作为老龄化率突破15%的典型涉农社区,芜湖市浅湾社区面临独居、空巢老人占比近20%、青壮年外流、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多重挑战。社区以涉农特色为根基,将养老服务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构建“不离乡情、不弃乡音”的养老新路径。浅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助餐、助医、助娱等为核心,打造“家门口”综合服务体系:健康监测与社区活动空间联动,手工活动与节气文化相结合,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实现“医养结合”“文养共生”。这一实践不仅填补了涉农社区专业养老服务的空白,更重塑了农村养老的价值内核——守护乡土文化的传承者。

微信图片_20250307163119

“从单一活动到多元服务”:涉农养老的精细化转型    早年,浅湾社区老年居民生活,只能靠自娱自乐生活方式为主,单调的广场和健身器材就是自己唯一活动场地。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老人们需求逐步从单一娱乐延伸至慢性病监测、独居照护、精神陪伴等深层领域。面对这一“无声的呼唤”,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动求变,将服务触角向精细化、专业化延伸。如今的服务中心不仅是活动空间的扩容,更构建了覆盖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的全方位网络:专业团队每日提供助餐,定期举办健康检测;手工、跳操等兴趣小组让老人重拾热爱,用欢笑填充时光。

这一转型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从寥寥数人到高朋满座,数据背后是社区养老“供给促改革”的成功实践。老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社区也因服务效能提升焕发新活力——涉农养老站从“边缘配角”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

4d8bfe02e0ead149dd3489b9af8dc06

“银龄互助圈”:以老助老的温情实践

面对专业护理资源短缺的困境,浅湾社区挖掘内生力量,推出“银龄互助”机制。通过组织50-65岁低龄健康老人结对帮扶80岁以上高龄群体,形成“老帮老”的闭环服务链:低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餐、代购药品,闲暇时组织手工活动和文娱交流,既缓解了高龄群体的情感孤独,又让低龄老人在服务中重获社会价值。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涉农社区“空心化”衍生的养老难题,更唤醒了代际互助的传统美德,成为凝聚社区情感的“暖心纽带”。

59f6369a03c4d9c81ab518a2684a2f5

“网格化服务网”:宝妈志愿者与精准养老的协同创新

浅湾社区首创“宝妈公益守护团”,整合10余名全职妈妈力量,构建“网格化+个性化”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宝妈对社区人熟、地熟的优势,服务站建立动态数据库,精准记录老人健康档案、生活习惯及特殊需求。志愿者每周入户探访,同步开展“整理家务”“心理陪聊”等贴心服务,将关怀延伸至生活细节。这一举措不仅为全职妈妈提供了兼顾家庭与社区参与的平台,更以“熟人服务”打通养老供需的“最后一米”。

7c2d48e1060cb21ca3590afd6919110

浅湾社区用行动证明,涉农养老服务站不仅是服务载体,更是乡土文明的守护者。在这里,养老褪去了“难题”的标签,转化为邻里互助的温情、灶台饭桌的热闹,以及代际携手中滋长的希望。这种“有乡土温度的养老”,正为乡村振兴写下最动人的篇章。(王彩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