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道路需要硬化”“垃圾清理不够及时”“他们两家因为土地边界吵架了”……燃灯社区的“和谐一家”邻里评事堂里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社区的各类事情。
为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凤阳县小溪河镇创新推出了“和谐一家”邻里评事堂,通过“说事、议事、解事、评事”的闭环机制,实现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民心在服务中得到凝聚。
“开门说事”听民声,畅通诉求渠道。通过多维度渠道创新,切实做到民情收集全覆盖、民意响应全天候,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新动能。打造“邻里评事堂”议事平台,每月的第七天被定为说事日,让老百姓畅所欲言;推出“田间说事”和“亭下议事”等场景化模式,将议事场所搬到生产生活一线,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线上线下融合,全天候响应,利用“网格化系统”平台,整合微信群、小程序等渠道,让村民可以随时提交问题、上传图片或语音留言,同时设立“民情意见箱”,并结合党员联户“1+10”机制(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倾听、记录和管理。
“多方议事”汇民智,凝聚治理合力。通过搭建透明化、分众化协商平台,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新活力。构建“1+N”议事团队,广泛吸纳包括党员代表、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等力量形成多元智囊团。针对环境整治、土地纠纷等不同议题,灵活邀请环保专家、老干部等参与议事,提升决策专业性。2025年以来,村民议事参与率从不足30%提升至82%,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效率提高40%;同步建立“三议三公开”规范流程:群众提议、支部审议、评事堂决议,全程公开议事内容、方案及进度;其次,规范议事流程,实行“分级议事”制度,小事现场办、要事联合办、大事上报办。
“高效解事”惠民生,推动闭环落实。今年以来,燃灯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民生实事项目化,把高频问题转化为年度民生项目清单,如2025年燃灯社区通过评事堂收集意见后,整合资金完成村道硬化、新建公厕、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惠民工程;创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2025年1-4月累计解决群众诉求8件,办结率100%,矛盾纠纷化解率从75%提升至98%,信访量同比下降85%;同步整合社会资源,引入乡贤捐赠、公益创投等社会资源,设立“邻里互助基金”,为突发困难家庭提供应急帮扶。组建志愿服务队,发动50余名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事务,形成“小事互助、大事共担”的治理新风尚。
“阳光评事”赢民心,强化长效监督。为激发基层善治内生动力,创新推出“双向评价+典型激励”机制,以制度赋能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在群众评效方面,每季度召开“评事大会”,当事人依据办理成效现场评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结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乡镇党委每半年对“评事堂”运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聚焦矛盾化解率、群众参与率等指标排名,倒逼责任落实;同步实施典型引领行动,设立“和谐之星”荣誉榜,对调解能手、热心村民给予积分奖励,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优先推荐参评“文明家庭”;精选邻里互助、矛盾化解案例编印《评事堂故事集》,通过广播轮播、文化墙展示等方式弘扬新风。
“和谐一家”邻里评事堂通过“小平台”撬动“大治理”,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村实践样本。(郭梦园 李保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