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丁立军已经来到村水库提水泵站,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随后,他便匆匆赶往征拆动员会,协调种植大户的灌溉用水。夜幕降临时,他还在组织村民共商村务……这是天长市金集镇芦柴村党总支书记丁立军“五四”青年节的一天,也是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日常缩影。
“我儿子当兵9年,家里多亏了丁书记照顾。”5月4日下午,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陈守槽看到了丁立军,热情地拉着他聊起家常。原来,前些年陈守槽妻子患癌症,丁立军不仅帮他申请了低保,还鼓励他承包农田。如今,陈守槽承包的土地达200亩,今年种了6亩的西瓜,家庭年收入稳步增长。
2004年,丁立军在部队服役5年退役后,毅然回到家乡芦柴村。2011年,凭借着踏实作风和群众信任,他高票当选村“两委”成员,从此开启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攻坚战”。
芦柴村地势高,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丁立军深知,要改变村庄面貌,必须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局。他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动水库和塘坝清淤工程,修建17座泵站和33口当家塘,让灌溉渠道如同毛细血管延伸至田间地头,彻底改写芦柴村“靠天吃饭”的历史。
产业兴则乡村兴。丁立军创新思路,采取“村企联建”模式,利用上级150万元综改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金豆食用油厂,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同时,他扶持退役军人王本庆发展“垂钓养殖+肉蛋鸭”产业,年收入超10万元,成为村里的创业典范。
2020年,在丁立军的推动下,芦柴村采用“村委会+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吸引刘氏家庭农场投资1000万元,打造集种植、收购、烘干、储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让村民们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生产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
在丁立军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着群众的每件“心头事”:为患癌村民张顺朝的妻子争取医疗救助,并动员爱心企业捐款8000元;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他主动帮助听力残疾的退役军人陆培忠协调临时住房;他还常年照顾低保户朱次田,组织志愿者帮他送餐,提供家政服务……一桩桩的暖心之举,无不彰显丁立军对村民的深厚感情。
在安全治理方面,丁立军同样用心。他推动在全村塘坝安装警示标志、救生设备及自动感应警报器,并聘请法律顾问和辅警,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村民法治意识,为乡村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在丁立军的带领下,芦柴村近几年实现华丽蜕变。集体经济从过去的不足10万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17万元,近4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2025年,“金湖—天长—仪征”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穿越芦柴村境内,涉及村里90余户征迁。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丁立军带头攻坚,日夜奔走,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解政策,全力确保障村民利益最大化。
今年,芦柴村借着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投入1200万元的新部办公楼即将启动建设,百户庭院式安置小区已完成设计规划,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丁立军始终坚守的信念,从热血军人到基层“领头雁”,他用担当和实干精神,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芦柴答卷”,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初心与使命。(史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