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太和县郭庙镇以专项整治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力”。
精准施策;聚焦问题“清存量”。郭庙镇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力量,对全镇农村“三资”管理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乱象(如白条入账、坐收坐支)、资产资源底数不清(如违规处置集体土地、设备)、经济合同漏洞(如超长租期、低价承包)等突出问题,通过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线索排查等方式,累计梳理问题清单87项,整改完成率达95%。对发现的截留惠民补贴、虚报工程款项等违纪行为,镇纪委严肃查处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机制固本:制度“管长远”。专项整治不止于“治标”,更注重“治本”。郭庙镇以案促改、举一反三,修订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推行“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决议及实施结果公开),从源头规范资金审批、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流程。目前,全镇10个村均建立“三资”台账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家底清、账目明、流程晒”。
数字赋能:监督“全覆盖”。为破解传统监管模式短板,郭庙镇搭建“三资”数字化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资金收支、资产使用、资源交易等数据全部“上线”,实现实时监控、异常预警。例如,通过平台对村集体大额支出进行线上审核,杜绝“一支笔”审批风险;对集体土地流转实行“线上竞拍”,确保程序透明、价格公允,推动“阳光交易”成为常态。
民生为本:护航“集体利益”。专项整治成效直接关乎群众获得感。郭庙镇在行动中紧盯民生领域,如严查扶贫项目资金挪用、种粮补贴滞发等问题,累计追回违规资金23.6万元,惠及农户300余户。同时,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如旧校舍改造为仓储中心、荒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80万元,真正将“死资源”变为“活资本”。
郭庙镇党委书记靳培俊表示:“‘三资’管理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长效、防反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制度优化、数字赋能和群众监督,让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此次专项整治不仅为郭庙镇农村集体经济装上“安全锁”,更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和民生保障,探索出一条规范与发展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