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中分村:干群同坐一条凳 振兴共唱一台戏
来源: 2025-05-12 12:01:47 责编: 何兰

“大伙儿看,二轮土地延包政策就是我们农民的‘定心丸’……”初夏时节的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枫杨树下十余张板凳围成圆圈,中分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成龙攥着笔记本边记边答,村民们端着茶缸你一言我一语。这场不设主席台、不要讲话稿的“板凳会”,正以最质朴的形式,将国家政策的暖风与乡村基层的热土紧紧相连,折射出红色老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064cf59316c4edef4efd90f18448619

政策宣讲既要“通天线”,更需“接地气”。村干部们带着耐心与热情,深入村民组,挨家挨户地坐下来,与村民们唠起家常。没有高高在上的讲台,只有平平常常的板凳;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只有实实在在地谈心。二轮土地延包、社保缴纳等政策,在村干部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心中的疑惑逐一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政策的点赞与拥护。 

“以前总觉得这些政策离我们很远,听不懂也摸不着头脑。可现在,村干部坐到身边一说,才发现这政策都是为我们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暖到了心窝子里。” 村民徐二嫂感慨地说道。

a4217ac38d03652a1efd016d120e038

民生实事办在需求处,精品村建设跑出加速度。依托“板凳会”,村干部们倾听着村民们的声音,将那些琐碎却真实关切的想法、诉求一一记录。村民随口一提的道路坑洼问题,没过几天,施工队伍就进了村,泥泞小道变成了平坦坦的水泥路;邻里间的土地纠纷,在村干部的耐心调解下也化干戈为玉帛,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院墙服务于精品村的建设,往日的嫌隙被邻里间的欢声笑语取代,中分村的“六尺巷”悄然出现。“过去反映问题要跑三趟村部,现在干部们全都主动找上门。”在一场庭院板凳会上,徐奶奶拉着村干部的袖口感慨。这小小的板凳,成为了收集民意的 “直通车”,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有人听;自己的事儿,有人管。

乡风文明润物无声,典型评选激发善治活力。在中分村,“板凳会”还承载着宣传村民先进事迹的功能。孝老爱亲的好儿媳,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生病的婆婆,用柔肩撑起温暖家庭;热心肠的村干部,主动帮忙调解矛盾、修缮房屋,成了村民的 “贴心人”。这些熟悉的故事在“板凳会” 上口口相传,村民们的心也被暖得火热,纷纷向身边榜样看齐,乡村的文明新风越吹越盛。

0805乡风文明评议工作,前往木村、独山村民组 (1)

“坐板凳要坐矮半截,听意见要耳贴地面。”对于中分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赵华杰来说,这里没有高谈阔论和推诿扯皮,有的只是沾着泥土的民情和是“当场拍板”的担当。从“干部台上讲”到“群众当面提”,当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当政策宣讲从文件走向田间,当纠纷矛盾全都化解在院落里,乡村振兴的根系便深深扎进民心。作为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中分村党总支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用小板凳架起了党群干群的 “连心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孔瑶 余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