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石塘镇:“三链协同”巧治秸秆堆积 筑牢禁烧“源头防线”
来源: 2025-05-13 17:04:15 责编: 陈亮

农村秸秆堆积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暗藏焚烧隐患。大城墩社区聚焦“堵疏结合、标本兼治”,以“责任链+治理链+利用链”协同发力,实现秸秆从“乱堆乱放”到“变废为宝”的治理升级,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本。

一、织密责任链:构建“硬核”管控体系

社区将秸秆禁烧纳入乡村治理“一把手工程”,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网格定责:划分29个网格单元,由“社区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组成巡查小组,实行“定时段、定区域、定责任”巡查,重点盯防午收、秋收时段,确保“田间地头有人看、有人管”。考核挂钩:将秸秆治理纳入村民小组年度考核,对未及时清理堆积秸秆的小组扣减评优资格,对主动参与治理的农户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物资,形成“奖勤罚懒”的鲜明导向。

二、完善治理链:创新“柔性”清理机制

针对秸秆堆积“顽疾”,社区推行“分类处置+多元参与”模式:集中收储解痛点:盘活闲置厂房建设“秸秆临时收储中心”,配备粉碎机、打捆机等设备,免费为农户提供秸秆粉碎还田服务。2024年秋收季,累计处理秸秆1200余吨,还田面积达800亩,既减少田间地头堆积,又为土壤增肥。志愿服务聚合力:组建“党员先锋+乡贤理事会+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队,开展“秸秆清零”专项行动。党员带头清理自家田边秸秆,乡贤动员亲属配合整治,小学生入户发放《禁烧倡议书》,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治氛围。积分兑换激活力:实行“秸秆换积分”制度,农户每清理1亩秸秆可积10分,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日用品。此举激发农户主动性,仅20天就收到农户自行清理秸秆300余吨,相当于减少潜在焚烧隐患面积500余亩。

三、延伸利用链:开辟“增值”转化路径

社区跳出“禁烧即禁止”的思维定式,探索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路径: 肥料化利用增效:推广“秸秆+菌菇”循环农业模式,引入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户将秸秆粉碎后作为菌棒培养基。试点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该模式已在3个村民组复制,预计年消纳秸秆800吨,减少化肥使用量20%。景观化利用增色:发动村民利用秸秆开展手工艺品创作,将废弃秸秆编织成稻草人、动物造型等,点缀乡村道路、文化广场。此举既美化环境,又催生“秸秆文创”体验项目,吸引周边游客打卡,带动农家乐增收。

从“严防死守”到“疏堵结合”,大城墩社区的秸秆治理实践证明:生态治理不仅需要“禁”的力度,更要靠“用”的智慧。当秸秆从“环境负担”变为“绿色资源”,当农户从“被动禁烧”转为“主动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内生动力便得以激活——这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更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鲜活注脚。(杨逸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