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庐江新闻
庐江:“板凳会”上议村务
来源:钱明东 2025-05-14 15:05:06 责编:许雅婷 许梦源 张文洲

初夏时节,万物生长。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安徽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庐江县汤池镇三冲村不仅风景旖旎,更以善治而闻名。三冲村地处庐江县西部、大别山余脉,自古这里便承载着“三冲汇流,巢湖之‘源’”的盛名。

驱车自县城向西,再经一弯又一弯的山路,约莫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三冲。在三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军的带领下,笔者来到黄龙村民组。

放眼望去,一条宽敞平整的柏油路向前蜿蜒伸展,恰似一条精心编织的丝带,串联起村舍与田园,将三冲村黄老、黄庄、七洼村民组紧密相系。

然而,过去这条黄七路却是另一番景象:雨季来临,道路一片泥泞,而晴天时则尘土飞扬,给附近的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

“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窄的地方只容下一辆三轮车通过,坑坑洼洼的路面,让人心里别提多堵得慌了。”谈及以往情景,三冲村王发祥老人眉头紧锁。

黄七路,虽然全长仅2.75公里,却是400多户村民赶集的必经之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格员黄世进像往常一样,在听见村民们的意见后第一时间“吹哨”,召集村民代表搬来了板凳,现场支起了“源”邻说事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集思广益。

随后,黄世进收集整理好“金点子”“好主意”,作为民生议题提交给村“两委”会,经村“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黄七路改造项目随即启动。

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这条承载着村民希望的黄七路旧貌换新颜,同时安装上了20余盏太阳能路灯。

“为了村里修路,村民们还自发地让出了将近一亩的土地。如今,这路有了这般好模样,晚上散步很安全,这幸福来得实打实。”王发祥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黄七路的可喜变迁,是三冲村创新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三冲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板凳会”工作法,创新推行“源”邻说事治理服务,这一举措犹如一股清泉,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澎湃动能。

三冲村进一步整合原有党建、乡村振兴、综治信访等网格,实现了“一网通管”的治理格局,同时将“支部书记+网格员+村民组长”纳入网格,构筑起“党员访、群众说、代表议、支部办”运行机制,实现了从问题收集、整理、解决、反馈闭环管理。

“我们坚持变‘治理’为‘服务’,将民意收集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问题一线,确保群众声音及时‘听见’、问题有效‘解决’。”郑军补充道,“源”邻说事服务机制的创新,不仅有效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还打破了村务管理的壁垒,使得更加透明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今年以来,三冲村通过开展“‘源’邻说事”治理服务,已累计开展走访516户,收集化解矛盾18起,办结30余项民生问题,办结率100%。其中,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推进中,面对诸多“挠破头皮”的难题,三冲村凭借其创新治理服务机制,实现了问题的有效破解,成为稳定“压舱石”。

值得一提的是,三冲村还探索出了“信用积分+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将遵纪守法、家庭和谐、邻里友善、关心集体等基层“治理元素”纳入村规民约细则中,已累计发放信用积分2.28万分。

同时,三冲村注重培养选树典型模范,先后涌现省级劳动模范1人,县级道德模范1人,成功申报了1户国家级“美丽庭院”,每年还评选出“信用之星”24人、“十星级文明户”10人,“好媳妇”“好婆婆”2人,鼓励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新风尚。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实的治理基础。”庐江县汤池镇党委副书记卢广琳介绍:“我们不仅要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天天有实‘感’,更要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庐江县全面推行“板凳会”工作法,围绕政策宣讲、信息摸排、矛盾调处、为民服务、乡风监督、发展引导等6方面展开议事,用“小板凳”撬动基层“大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板凳会”5479场次,参与群众6.9万人次,解决民生问题1967件。

如今,一幅描绘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共生的乡村治理新图景,正渐次铺展在庐江广袤的大地上。(钱明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