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火腿、臭鳜鱼、燕笋干、金山时雨茶、山核桃……近日,周先生从浙江杭州来安徽绩溪自驾游,返程时,他车的后备厢里装满了绩溪的土特产。“逛了,吃了,再带些地道的土特产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分享快乐嘛。”周先生乐呵呵地说。
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东部,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皖浙天路、鄣山大峡谷、龙川景区、上庄村、仁里村成了广受游客青睐的“打卡地”。胡适一品锅、臭鳜鱼、绩溪炒粉丝、绩溪挞粿、绩溪水馅包等绩溪徽菜,更是享誉全国。
近年来,绩溪县以“徽风皖韵”为底色,依托自然风光与徽文化基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量质齐升”,以“农文旅融合+后备箱经济”模式,打通从田间到餐桌、从非遗工坊到游客车尾箱的消费链条,既拓宽农副产品销路又助力农民增收。
发展“后备箱经济”,有好物可装是关键。作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绩溪县着力构建徽菜食材、非遗文创两大特色产品体系。游客不仅能带走绩溪黄牛肉、野生石耳、燕笋干等舌尖徽味,还能在非遗体验中选购徽墨、徽雕等手作精品。上庄镇将徽墨描金体验与文创开发结合,推出“四和”主题徽墨。仁里村以徽派雕刻技艺,打造“徽山水韵”系列工艺品。伏岭镇以“犭回”文化打造融合地域自然风貌、古民居建筑、非遗民俗活动等元素的文创产品。
“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文创产品,兼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通过现代设计让传统焕发新生,也向外界传递着绩溪特有的乡村美学。”安徽省徽学学会副秘书长方静表示。
“吸粉”游玩,是发展“后备箱经济”的有效手段。绩溪县以“节”为媒,不断拓展农旅融合场景。该县每年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中国徽菜美食文化节、绩溪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金山时雨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将农耕文化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
梅干岭梯田春日的千亩油菜花海,引来大量游客打卡,带动周边农户日均销售山核桃、笋干等土特产超万元。家朋乡尚村“晒秋”活动将辣椒、玉米等农作物铺展成色彩拼图,游客既参与农事体验,又通过“后备箱采购”带走新鲜果蔬。绩溪县百果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恬然农庄、红岭葡萄园等采摘园,推出草莓、葡萄等果蔬“现摘现购”活动,形成“田间即卖场”的消费闭环。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绩溪的努力“看得见”。该县盘活古村落的旧宅基、老祠堂,打造出“程鱼落院”咖啡馆、“放空”民宿等新业态,植入徽茶品鉴、徽雕手作等体验环节,满足游客个性化与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绩溪电商直播中心与“绩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双管齐下,已培育年网销额超千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9户。绩溪臭鳜鱼、荆州山核桃等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冷链物流”直达全国。
去时,驾车奔赴乡村;归来,满载乡野好物。
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华琴表示,发展“后备箱经济”,做好“土特产”文章,对于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以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