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明东街道
明东街道:强化主动发现 做好兜底救助
来源:梁振宇 2025-05-23 09:09:33 责编:谷京荣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明光市明东街道为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有效织密社会救助民生保障网。

健全主动发现机制解民忧

健全以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为基础,社会力量参与的主动发现队伍,构建覆盖街村、上下联动的主动发现网格。借助每年5月社会救助宣传月,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政策折页,推广“皖救一点通”线上救助应用,同时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走访排查,主动获取困难群众救助线索和诉求,确保了困难群众“广泛发现、及时救助”。2022年安徽省民政厅发布主动发现机制通知文件以来,街道民政办累计走访5084人次,对453户共计1293名低收入人群进行信息采集,并造册入库,采取分类施保的方式进行民政救助。

精准落实政策措施纾民困

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作用,主动监测低收入人口情况,实现精准找人、主动干预,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准确核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同时,与医保部门对接,获取年度医疗费个人支付过万元人员名单,主动了解家庭情况,制定与之匹配的救助政策,实现“政策找人、分类救助”,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工作落到实处。近三年,街道共计召开16次社会救助类审核审批会议,共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18户、特困供养21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人、临时救助169人次,主动发现救助率达40%。

创新救助服务模式暖民心

充分发挥部门联动,进行部门信息互享,初步形成了“民政+残联+司法”三部门共救模式,帮助因残救助的困难群众对接残联办开展助残服务,为需要法律帮助的困难群众对接司法所予以法律援助,实现了让群众“进一门,办多事”。同时,为切实实现“让群众少跑腿”,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街道民政办创新提出“加微信、助打印”便民服务。对于未一次性带齐完整办事材料的群众,窗口人员通过加办事人员或办事人员子女微信好友的方式,网络接收材料照片,并现场免费打印为其进行业务受理。对部分不是当场办结的事项,窗口人员还通过微信渠道及时告知办事群众办理进度和结果以及提供暖心“售后服务”。三年来街道民政办通过该方式,为60余名前来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业务的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受到群众点赞,实现了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梁振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