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阳县板桥镇浙塘村,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乡道徐行,两侧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檐下悬挂的辣椒串与玉米辫随风轻晃。清澈的沟渠环绕村落,岸边的垂柳与石拱桥相映成趣,百年棠梨树花满枝头,微风轻拂如簌簌落雪。田野间劳作的村民、闲庭信步的行人与远处起伏的油菜花海,共同勒出一幅生动的淮畔田园诗画。
2025年,板桥镇以“淮韵乡居”为主题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通过“三整三改”“庭院经济”等工程,保留村庄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借鉴“千村示范”经验,采用“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的改造理念改造激活村庄活力。在罗刘村,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坐在新修的文化长廊下乘凉。路两旁,新栽的紫薇、桂花树整齐排列,几位村民正在给花木浇水。村支书马跃介绍:“我们发动村民认领管护,现在家家户户都争着当‘护花使者’。”
岗子社区的“老年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72岁的王奶奶边吃边夸:“红烧肉、炒青菜、西红柿蛋汤,才8块钱。”食堂负责人说:“我们用的都是村民自家种的菜,新鲜又实惠。”目前,全镇已建成2个助老食堂,每天为200多位老人提供热乎饭菜。
产业发展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在稻虾共养基地,村民张建国正忙着收虾。“一亩水田能产200斤小龙虾,加上生态稻米,收入翻了好几番。”他算着账,脸上笑开了花。镇农技站站长介绍,全镇已发展稻虾共养5000亩,带动800多户村民增收。
环境整治带来新气象。走进任何一户农家,都能看到整洁的庭院、干净的厕所。改厕工程是政府给补贴改厕所,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据统计,全镇已完成户厕改造1200余个,已基本完成全面改厕工程。
如今的板桥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这里生动呈现。下一步,该镇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李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