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就是参加几次志愿活动,打扫过几次村里的卫生,没想到积分还挺多,还能来兑换东西。”近日,走进广德市柏垫镇粮长村生态美超市,村民汪开娥用自己的积分兑换了一桶洗衣液。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新气象。
今年以来,柏垫镇纪委全程跟进监督村“志愿服务积分制”实施,让“小积分”成为串联起村民自治、志愿服务的“金纽带”。
志愿者怎么招募?积分怎么评?必须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为避免“人情分”“关系分”,镇纪委督促粮长村建立“招募—公示—兑现”全流程公开机制,采取“随机抽查+群众评议”方式,对志愿过程开展嵌入式监督。村民每参与一次活动即可累积相应积分,志愿者招募信息会通过“线上动员+线下组织”双线发力精准推送,志愿者名单按照报名先后顺序确定,年度积分高者还可优先获评“优秀志愿者”,可谓是将基层治理真正融入了民生实事。
“会不会因为跟村干部关系好就给他多加分?”面对个别村民疑问,镇纪委副书记束武彬在走访中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大伙儿的每一分都是‘信用存款’,纪委就是‘公正秤’——既防‘暗箱操作’,更防‘政策睡大觉’!” 镇纪检干部小杨举着手机操作道:“每一分都要经得起质疑,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大家随时可以通过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举报问题。”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开展志愿活动20余场,文化活动10余次,参与村民超300人次,清理杂草杂物3余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更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从过去的“各扫门前雪”到今天的“共护一村安”,村民们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更是共建共享的受益者。粮长村用实践印证着:当志愿服务遇见村民自治,再辅以纪律保障,就能催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如镇纪委书记李先广所言:“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需要制度创新,更需要监督保障。积分制要积出‘志愿热情’,更要分出‘治理智慧’,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监督是少不了的。”(敖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