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皖中大地,到处弥漫着收获的味道。在收割机轰鸣声中,合肥市从南到北陆续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春耕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江淮粮仓’合肥示范区建设,落实落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事关稳粮稳产的一系列措施,夏季粮油已进入收获期。”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灿红表示,全市将依次推进夏季粮油颗粒归仓、夏种种足种满、夏管到户到田。
小满时节机声隆,机收比武竞技艺。5月21日上午,合肥市油菜机收减损暨农机手技能大比武在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凯鸽家庭农场举行。
6名全市选拔的农机“高手”驾驶着联合收割机穿梭田间,拨禾轮转动之间,一株株油菜被卷起,收割、角果脱壳一气呵成。来自庐江县的农机手吴正东在本次大比武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是他第三年参加技能大比武,获奖等次也由去年的三等奖换成了今年的一等奖。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朱德泉教授表示,“油菜是结荚作物,油菜籽成熟时,角果外壳干燥易开裂炸荚,油菜收割机机收损失率大约在8%左右,今天参赛选手们通过精准操作农机,将平均损失率控制在6.36%,非常棒!”
颗粒要归仓,农机当“先锋”。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处长黄成鹏告诉记者,全市已统筹调度各类农机具投入夏收夏种攻坚战,确保农机作业“不掉链子”,构建全天候响应、全链条保障服务网络。
目前,合肥市已投入联合收割机9600台、拖拉机1.28万台,组建36支农机维修服务队和56支农机抗灾抢收应急服务队,开设农机跨区作业高速公路绿色通道27条、农机加油绿色通道48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36个,确保收获好全市90万亩油菜、近200万亩小麦的“丰产”。
夏种、夏管是三夏生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抓好秋粮生产的基础。合肥市在抓好油菜、小麦抢收的同时,抓好夏种夏管。
“全市一季稻意向播种面积430万亩,目前全市共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154个、服务面积50万亩。”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杨荣清介绍,为解决水稻单产提升瓶颈,该市今年试点种植业“四新”技术集成2万亩,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推广覆膜机插秧、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四新”技术。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齐、苗壮,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合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推广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持续控减直播稻,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同时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在长丰县造甲乡双丰社区付锦丰家庭农场的智能育秧工厂内,11层立体苗床层层叠翠,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等20余项参数,AI算法自动调节遮阳、喷淋装置,秧苗出芽率达98%。
该农场负责人付锦丰介绍,育秧工厂已形成“智能温室催芽+立体苗床育苗+大田托管服务”全链条育苗模式,不仅大大提高育秧效率,在有机蔬菜育苗上也有着显著优势。目前整个智能化工厂,年供秧能力可覆盖2万亩稻田。
“在抓好夏粮收获,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要突出稳产增产,不折不扣落实夏种面积任务,加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秋粮丰收基础。”高灿红表示,合肥市将继续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实施水稻种植完全成本保险,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应种尽种,种足种满,努力为“中国碗”贡献更多的“合肥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