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阳县武店镇灵泉村,一场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自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以来,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形成了“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良性循环,让小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积分超市:让文明行为“有价”
走进灵泉村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衣液、灯具、羽毛球拍等20余种日用品,每件商品下方标注着对应积分值。村民王洪伟展示着积分存折:“这个月我参与河道清扫和‘最美庭院’评比,挣了1000分,准备兑换洗衣液。”像他一样,全村已有456户村民参与积分管理,累计兑换物资价值超2万元。
积分获取方式多元化,参与卫生清扫、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每小时计100分;获评“星级整洁户”一次性奖励500分;主动拆除违规搭建加5000分……灵泉村干部丁彩红介绍,每月底由网格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上门打分,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公示,确保公平透明。
人居环境:从“被动整改”到“主动维护”
积分制实施以来,灵泉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中,20余户村民主动整改鸡棚10个、拆除违规搭建10处,10户获评“星级整洁户”。村民王洪成感慨:“过去鸡棚乱搭、杂物乱堆是常态,现在家家户户比着把庭院收拾干净,连房前屋后的菜园都编上了竹篱笆。”
为巩固成效,村里将环境维护纳入长效管理:每月开展“卫生红黑榜”评比,连续3次上黑榜的农户扣除当月积分;设立“环保岗”,优先聘用脱贫户参与公共区域保洁,既解决就业又强化监督。
乡风文明: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奉献”
积分制不仅改变了环境,更激活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由老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的3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抗旱救灾等活动120人次。村民王荣正在管护柑橘园时,发现病虫害立即上报并参与治理,获评“产业先锋”额外加分。
村里还创新“积分+移风易俗”模式:红白喜事简办奖5分,参与“好家风”故事宣讲加3分,赌博酗酒等行为则一票否决积分资格。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风尚,邻里纠纷同比下降60%。
长效治理:从“单一激励”到“多元共建”
为确保积分制可持续,灵泉村探索“三个结合”。与集体经济挂钩,村民可用积分兑换村集体企业产品;与信用体系联动,积分作为“文明信贷”评分依据;与数字治理融合,开发积分小程序实现线上申报、审核、兑换。
“积分制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灵泉村党组织书记王成杰表示,下一步将扩大积分应用场景,如用积分兑换乡村旅游合作社分红权、电商平台购物券等,让文明实践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
如今的灵泉村,黑瓦白墙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产业兴旺与文明乡风相得益彰。这场“积分革命”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许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