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凤阳县板桥镇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凝聚民心、引领发展的核心抓手,以理论浸润乡土、以实践涵养文明、以队伍筑牢根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理论铸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板桥镇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党委班子带头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立体化”理论宣讲矩阵:依托党性教育馆,开展120余场沉浸式红色教育,用本土红色故事激发党员群众的家国情怀;组建“青年说”宣讲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政策等编成快板、小品,以“车间微课堂”形式深入企业一线,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田秀才”宣讲队背着小喇叭穿梭田间地头,覆盖2000余名群众,用乡音土话讲清惠民政策,实现理论传播“零距离”。
实践赋能: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软实力”
板桥镇坚持以思政工作引领文明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传统节日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元宵节组织包汤圆活动传递邻里温情,妇女节举办文艺汇演展现巾帼风采,植树节开展义务植树厚植生态理念,今年开展的40余场活动既传承文化根脉,又凝聚发展共识。同时,以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坚队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36个党员先锋岗亮身份、办实事,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五老”宣讲团走进校园,用红色故事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根基;10余场防溺水、法律知识讲座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队伍筑基:锻造基层思政工作“主力军”
板桥镇注重建强思政工作队伍,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根基。实施“导师帮带制”,让经验丰富的干部与年轻同志结对,通过“传思想、帮方法、带作风”,帮助新入职干部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本领。同时,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倒逼干部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在网络阵地建设上,通过制作短视频、撰写网评文章等方式,主动发声传播正能量,让党的创新理论占领网络空间。此外,板桥镇正探索将凤阳花鼓、五禽戏等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计划打造“板桥思政讲堂”品牌,推动思政工作队伍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从田间地头的理论宣讲到文明实践的生动场景,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板桥镇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纽带,将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效能。未来,板桥镇将继续深耕思政沃土,培育文明乡风,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凝聚磅礴精神力量。(韩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