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天长市
天长市:“三剂良方”激活退役军人思政教育“一池春水”
来源:刘世军 曹基 2025-06-03 00:29:33 责编:方欢 王逸群 许梦源

近年来,天长市创新构建“固本强基、创新载体、纾困解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通过打造6处思政教育基地、培育18门精品课程、选聘50余名“兵校长”“兵教官”,全市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永葆政治本色,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

体系构建,筑牢思政教育根基

天长市将退役军人思政教育作为“基础工程”,以组织建设为牵引,构建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退役军人思政指导员工作室”,吸纳老战士、功臣模范等担任兼职宣讲员,通过“故事会”“微课堂”“‘青’听兵语”等形式,将红色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

百岁抗日老战士高维田在讲述新四军浴血奋战的经历时深情表示:“像我这样从生死线上过来的老战士不多了,能多讲讲就多讲讲,我要再加把劲,让红色故事更好流传下去……”他的事迹通过《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感动百万读者,成为激励年青一代的精神火炬。

同时,该市在优秀退役军人中选聘50余名“兵校长”“兵教官”,推动他们参与学校思政教育。着力打造“家门口”的教育阵地,如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心布置的“荣誉室”,陈列着军功章、立功证书等珍贵物品。“这里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定期组织参观学习,能让退役军人在荣誉感中强化使命感。”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史九永介绍道。

形式创新,激发思政课堂活力

思政教育基地是退役军人学习党史军史、锤炼党性的重要场所。2024年初,天长市为辖区6个知名红色场馆授牌成立市(县)级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引导退役军人永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本色,此举在全省退役军人系统中属创新之举。

为增强教育吸引力,天长市探索“情景式”“互动式”教学。在广陵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场以解放战争塔山阻击战为主题的“红色剧本杀”吸引1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角色扮演,深刻体会“听党指挥”的极端重要性。“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的理论宣讲更让人触动。”参与者马春锋感慨道。

该市还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延伸到教育基地。在桂子山烈士陵园,郑集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兵支书”“兵委员”重温新四军二师十三团1943年英勇阻击日伪军、保卫秋收的壮烈事迹,追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机制保障,精准帮扶温暖兵心

针对退役军人可能面临的思想波动,天长市建立了“预防—疏导—帮扶”全链条工作机制。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老兵调解室”,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退役军人陈某创业受挫后情绪消极,经调解室心理疏导和政策帮扶重拾信心,成功创办物流公司并带动12名战友就业。

该市坚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对困难退役军人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老兵,提供医疗救助、就业培训等服务。2024年,共为621名遭遇重大疾病或家庭变故的退役军人发放救助金87.91万元;协调4家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为1491名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用近90万元,解除其后顾之忧,推动思政工作深度融入服务保障全过程。

“思政教育不是‘一阵风’,关键要融入日常、落在细节、贵在长效。”天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步金表示,下一步天长市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助力退役军人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刘世军 曹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