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6月1日,由上海凤画研究会携手上海市美学学会组成的考察团,在名誉会长姜永胜、孙金城,会长张许,以及美学学会书画专委会主任、上海凤画研究会副会长钟景豪的带领下,走进安徽凤阳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行程聚焦艺术传承、历史溯源与时代发展三大主线,深度探寻凤阳的独特魅力。在凤阳凤画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于经济转型的创新探索里见证发展活力,从文脉更新的时代脉搏中触摸城市灵魂,全方位、多维度展现凤阳风貌,为沪皖两地文化交流拓展全新视野与合作空间。
5月30日傍晚,考察团抵达“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开启了此次考察行程。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考察团首站来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时召开大包干带头人座谈会的现场。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为考察团详细介绍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敢为天下先的壮举。他们首创农业大包干,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更为中国各项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引领中国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关友江还分享了座谈会的相关情况,让考察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历史。
聆听完介绍后,考察团全体成员与关友江一同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不仅是对历史时刻的铭记,更是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小岗村之行,让考察团成员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的考察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次日,考察团踏入明皇陵与凤阳县博物馆,沉浸于“帝王之乡”凤阳的历史中。有着“明代第一陵”美誉的明皇陵,其石人石马群规制宏大、雕刻精美,尽显明代石刻艺术巅峰水准;凤阳县博物馆内陈列的元代青花瓷、明清书画珍品,则勾勒出这座明代历史文化名城与淮河文化枢纽的千年底蕴。
5月31日,一场文化与艺术的交融之旅在凤阳展开。考察团一行走进凤阳县经开区敏诚书画院,在曾担任凤阳县委书记、现任凤阳县老体协总顾问及敏诚书画院院长支道友的热情引领下,沉浸式参观全国书画名家藏品展。一幅幅佳作或笔力苍劲,或意境悠远,让考察团成员仿若置身艺术长廊,尽情领略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笔会现场气氛热烈,沪皖两地书画家齐聚一堂,以笔墨为桥梁,挥毫泼墨间尽显才情。他们时而凝神构思,时而妙笔生花,在创作中切磋技艺,在交流中分享心得,以艺会友缔结深厚情谊。
此次活动中,支道友与敏诚汽贸董事长王敏诚的双重担当引发关注。二人立足凤阳,一手深耕中华书画艺术传承,守护家乡非遗文脉;一手创新企业文化,助力企业发展,赋能地方经济,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家乡的赤忱热爱与责任担当,赢得考察团高度赞誉,也为凤阳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5月31日下午,凤阳凤画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活动焦点。考察团走进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凤画传承创研工作室,聆听传承人景幸福讲述凤画艺术特色与传承经验。现场,景幸福挥毫泼墨,灵动线条勾勒出凤凰昂首欲飞的神韵,矿物颜料晕染出“丹砂顶”“翡翠羽”的绚丽色彩,其创作过程令众人驻足。
景幸福以传统凤阳凤画元素和题材为基础,大胆突破创新,将敦煌壁画、唐卡、水墨等多元艺术技法融入传统凤画,以现代花卉、山水为新配景元素,突破宣纸局限,在瓷盘、扇页、鼓面、鸵鸟蛋等特殊材质上创作。这些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凤画精品,不仅展现了非遗技艺的创新活力,更让上海艺术家赞叹不已。他们表示,凤画独特的造型与祥瑞寓意,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灵感。
城市风貌考察环节,洪武老街展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独特魅力。明代风格的飞檐斗拱古朴典雅,文化长廊以浮雕重现“朱元璋回乡”历史场景,而文创书店、咖啡空间的点缀,则为老街注入年轻活力。“历史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活本身。”上海市美学学会专家点评道,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更新模式,为老城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6月1日上午,在凤阳举办的非遗研讨会上,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省、市、县各级凤阳凤画代表性传承人,与考察团展开深入交流。各方围绕凤阳凤画传承现状、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中面临的市场适应性难题、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探讨。上海凤画研究会副会长张嘉琛在研讨会上就凤画如何向海外传播提出: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推动双语文化出版课程,与现代设计、时尚文创结合,展示凤画时讲解其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三个建议,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经充分研讨,与会各方达成重要合作意向:将联合上海凤画研究会,共同打造“凤画传承+海派推广”跨界文创项目。
凤阳县文化馆馆长王兴在会上表示,项目将充分借助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资源优势,推动凤阳非遗文化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助力凤阳凤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依托凤阳,立足上海,走向国际,传承凤画前辈精神。”上海凤画研究会会长张许道出合作愿景。考察活动期间,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凤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宫开理,凤阳县文化部门原群文工作者刘明翠、王培正等全程陪同考察,并在座谈会上共商非遗发展新路径,为凤阳文化传承建言献策。
在本次学习之旅活动中,考察团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学会的公众号平台发布信息,对部分活动现场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并安排记者全程跟踪采访。相关内容同步向海内外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吸引了众多网友和粉丝的关注与响应。这种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既拓展了宣传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又显著提升了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
此次考察不仅是艺术采风,更是沪皖两地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当小岗村的改革精神碰撞海派创新基因,当凤阳凤画的祥瑞意象对话都市美学,双方正以文化为桥,书写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篇章。未来,两地计划建立长效交流机制,让凤阳“文化基因”在更广阔舞台上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