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枞阳县汤沟镇勤俭村的谢芳凭借其对公公的悉心照料,成为了当地移风易俗、弘扬孝道的典型代表,她的故事在村民中广为传颂,也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谢芳的公公长期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面对家庭的困境,谢芳没有丝毫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每天凌晨四点,当村民们还在睡梦中时,谢芳已经起床,开始为公公准备早餐。她精心熬制的排骨汤、小米粥,不仅营养丰富,还被处理得软烂适口,方便老人食用。谢芳说:“爸把我当亲闺女养,现在该我报恩了。”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她对公公的感恩之情。
在照顾公公的过程中,谢芳展现出了极高的耐心和细心。她每天为公公擦拭身体、喂药喂饭,定时翻身、拍背咳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无微不至。村民们常常看到她匆匆的身影,尽管疲惫,但她始终面带微笑。谢芳的付出不仅让公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改变了村民们对“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传统认知。
谢芳的故事在汤沟镇迅速传开,成为了当地移风易俗的生动教材。勤俭村的村规民约修订时,特别增加了“赡养老人量化标准”,以此引导村民更加重视老人的生前赡养。红白理事会也多次以谢芳的事迹为例,劝诫那些“重丧葬排场、轻生前赡养”的村民,倡导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谢芳的孝心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孝老爱亲的精神力量。”勤俭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她的行为不仅温暖了家人,更感染了全村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孝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日常坚守。”
谢芳的孝行如同春风化雨,润泽无声。她用实际行动破除了乡村的陈规陋习,为乡村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村民将传统美德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让孝老爱亲成为乡村文明的新风尚。(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