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阳县板桥镇这片浸润着温暖与真情的乡土上,凡人善举如繁星闪烁,基层群众以质朴行动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文明乡风的深刻内涵。今年以来,镇宣传部门深入街巷村落,挖掘出一批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三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成为展现镇域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生动注脚。
勇救落水童:纵身一跃诠释人间大爱
2024年11月20日,浙塘村头的水渠边,危机骤然降临。村民李洪灯路过时,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儿童在水中拼命挣扎,情况万分危急。李洪灯没有丝毫犹豫,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湍急的水流。在汹涌的水波中,他奋力托举,终于将溺水儿童成功救上岸。上岸后,他凭借平日积累的急救知识,迅速对孩子展开施救,直到孩子恢复意识,转危为安。
作为在村里土生土长的汉子,李洪灯一直是热心公益的“急先锋”,多次投身村庄防汛抢险一线。此次见义勇为,不仅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在村民间树起一座精神丰碑,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
退役不褪色:小蘑菇托起乡村振兴梦
脱下军装,不改军人本色。退役军人陈硕带着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回到板桥镇。他立足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经过多方考察,将食用菌种植选定为创业方向。创业初期,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难题接踵而至,但军人骨子里的坚韧让他从未退缩。他多次前往农业技术院校“取经”,积极对接创业扶持政策,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
如今,他在余湾村创办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已颇具规模,不仅吸纳周边20余户村民就业,年产值更突破50万元。“希望乡亲们都能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陈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返乡创业者的共同心愿。他的奋斗历程,正是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孝老十三载:孙媳书写传统美德新篇
在中心村,村民巨世环的孝老故事感动着每一位邻里。自嫁入婆家,她便扛起了照顾患病婆奶奶的重担,这一坚持,就是13个春秋。一日三餐精心烹制,日常起居无微不至,面对婆奶奶病情的反复,她始终耐心照料,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在她乐观态度的感染下,子女们也传承了尊老爱幼的优良家风。巨世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点滴,成为众人敬仰的孝老典范。
近年来,板桥镇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健全好人好事发现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持续挖掘、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这些平凡人物的故事,如点点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乡村文明之路,为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能。(韩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