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繁昌区西苑社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城乡结合社区,长期面临着“人群来源多、老年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的“三多”治理挑战。
西苑社区党委立足党建引领,深化“红暖西苑”党建品牌内涵,创新将“法治+”工作模式运用于基层治理,以法治为基石,以宣传为助推,构建起“多元普法、文化融合、专业调解”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为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西苑实践”。
“法律红人”上岗:退休党员化身社区“法治管家”
在西苑社区的楼栋间,15名佩戴党徽的“红马甲”成了居民口中的“移动法律百科”。这支由退休政法干部、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组成的“法律红人”志愿服务队,通过“大走访”行动集结上岗,把普法课堂搬进凉亭、将调解现场设在楼道。当78岁的王大爷因楼上漏水愁眉不展时,曾担任法官的退休党员李师傅带着《民法典》现场“会诊”,从侵权责任讲到相邻关系,不到3天就促成双方和解。这支队伍如同嵌入社区治理的“法治毛细血管”,让党的领导与法治力量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同频共振。
"法律诊所"开方:专业团队把脉社区疑难杂症
每月15日,社区会议室都会变身“法律诊室”,常驻法律顾问张律师的桌前总会围满带着“问题清单”的居民。从遗嘱公证到物业纠纷,从代书诉状到反诈提醒,“法律诊所”不仅提供“挂号式”精准服务,更针对无物业小区治理顽疾推出“法治+清洁家园”组合疗法——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时,手持《市容管理条例》漫画手册现场普法,让“清理一处死角,普法十个家庭”成为常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诊所”已成功调处10余起“老大难”问题,垃圾乱堆引发的投诉量同比下降67%,法治服务从“能提供”升级为“善解决”。
“土味普法”出圈:双线发力厚植社区法治土壤
“各位居民请注意!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别乱点……” 每周三傍晚,社区广播里的“方言普法小喇叭”准时开播,搭配网格员在微信群推送的“以案释法”动漫短片,构成西苑社区的“双线普法套餐”。线下场域更是花样百出:法治灯谜会让《宪法》知识藏进谜面,“模拟法庭” 把赡养纠纷搬上舞台,派出所民警的反诈宣讲会吸引上百位老人带着笔记本“打卡”。当82岁的陈奶奶能熟练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时,社区普法的“土味”早已化作居民心中的“法治甜味”,今年2场集中宣传活动覆盖超500人次,真正让法治观念从“耳旁风”变成“家常菜”。
如今的西苑社区,法治如同春雨般浸润着每个角落:老年群体学会用手机申请法律援助,商户自觉在门前贴上“门前三包”法治提示,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2%。正如社区党委书记感慨的那样:“当‘办事依法’成为习惯,‘遇事找法’成为自觉,城乡结合部的治理难题也就找到了‘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