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优化平台建设,夯实基层调解阵地。按照“微改造、精提升”原则,将“一杯茶”调解元素广泛融入镇(街道)、村(社区)以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一杯茶”调解室495个,设立行政复议“一杯茶”调解庭、仲裁“一杯茶”调解庭6个,打造“茶言悦色”“风调语顺”和零距离、雷云“一杯茶”调解室等15个;打造“检‘茶’‘枫’彩”调解室,结合消费纠纷实际,探索开展消费纠纷“一茶六心”调解,并将传统的消费纠纷调解室更名为“消费维权茶吧”;设立“劳动人事争议流动仲裁庭”;建立“芬姐”婚调联盟;将“一杯茶”融入“1+3+4+N”机制,打造社区矛盾化解新阵地。
多元化解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把“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推广与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一并实施、一体推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成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站)化解纠纷的重要方法。指导广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运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和“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2024年以来调解案件19672件,调解成功19622件,调解成功率99.74%。开展“我对物业有话说”“物业开放日”活动554次,收集解决问题1460个。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市司法局负责人制度,接待4批1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条。把推广“一杯茶”调解法与“数字化+积分制”相结合,引导村民用行动换积分,用积分换商品,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召开“棒棒茶会”企业家座谈会8次,现场听取企业诉求,解决困难问题。对全市44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大体检,引导将“一杯茶”调解理念、蕴涵的“和合”精神纳入其中,推动逐步形成“以和为贵、以礼为先”的道德风尚。
强化学习培训,提升调解专业能力。围绕“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理念内涵、服务宗旨、方法步骤等,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精神,推广应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等为题,开展“一杯茶”调解业务培训、研讨和交流93场次,参训人员达7600余人次。开发《一杯清茶解纠纷 以和为贵绘“枫”景》现场教学课程,列入2024秋季学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20期科级干部进修班、第57和58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教学内容,第94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到临涣开展现场教学。开展“一杯茶”调解典型案例评选,并辑集成《“一杯茶”调解十大典型案例选编》。建立起10人专家团队、100人骨干团队、17个特色团队以及470支志愿团队。(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