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皖北,碧野千里,淮北大地透着雄浑质朴,像一卷历史长轴,静静铺陈。
6月13日的濉溪县五沟镇王小庙村,在一座红砖青瓦的二层小楼前,一场无偿捐献革命历史文物的活动正在举行。
捐赠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濉溪县人民武装部、老兵及部队官兵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某部现役军人王昆,代表已经过世的爷爷王传仁,将作战会议桌、饮马缸、钢叉、文件柜等多件文物分别捐赠给联勤保障部队博物馆、安徽省军区革命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三家单位。
“爷爷去世前就反复叮嘱我,要把这些革命物件保存好。我想,把它们捐到博物馆,就是最好完成了爷爷的遗愿。”王昆说,自他记事以来,曾经三次搬家,但家里的这些老物件却一件没有丢掉。
爷爷像“宝贝”一样收藏着,只要聊天,总会说起那段烽火往事: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一触即发。华野二纵五师副师长周纯麟率部进濉溪县南部白沙集王小庙庄王朝重家,并在此开设指挥部。
接过老物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领导说:“我们会守护好这些文物,它们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有体温的——砂缸盛过战马的体温,方桌留过指挥员的体温,蒜臼子沾过少年通信员的体温,而淮北大地,永远保存着人民军队与老百姓的共同体温。”
王朝重家的“传家宝”经过5代人的传递最终入了馆,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精神的再出发——就像淮北平原上生生不息的麦浪,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沃土中,正孕育着更丰硕的收获。(李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