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推广“窗帘之约”经验做法,创新推出“桑榆守护—早安南七”行动,以“线上打卡+线下探访+积分激励”服务模式,构建起“晨间有问候、日常有关怀、服务有反馈”的养老服务体系,与辖区老人共赴一场温暖的“晨间约定”。
晨间问候:一声“早安”传递邻里温情
清晨的“早安南七”微信群格外热闹,随着志愿者的一声“早安”问候,高龄独居的陈奶奶发出了她的晨间祝福,行动不便的李爷爷通过语音讲述了他今日的服务需求……为解决辖区高龄、孤寡、独居等老人居家养老痛点难点问题,南七街道积极整合现有志愿服务力量,充分吸纳红色小管家、小区党员、物业从业人员、低龄健康老人、热心居民等群体加入,组建了5支共145人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社区携手志愿服务队开展深入摸排,全方位了解老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级分类建立服务档案。按照“全面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启动“早安南七”打卡行动,依托微信群构建“云端社交圈”,每日发起“早安问候”接龙,引导老人以语音祝福、日常分享等形式互动,并及时在群内发布服务需求。如果当天老人未按约定进行打卡,志愿者将立即通过电话联系老人,若电话无人接听,志愿者将迅速上门查看情况,防止意外发生,全力守护老人安全。
“每天在群里发一句‘早安’,感觉一天都有人惦记。”73岁的李奶奶作为“早安南七”的首批参与者,从最初的“怕麻烦”到如今的每日主动打卡,甚至带动了3位老邻居一起加入。“以前早上起床后,总觉得没事可干,现在不一样了。每天一睁眼,就想着要赶紧打卡,和大家互道‘早安’,分享日常生活,看到大家的点赞和回复,心里特别高兴。”一句简单的“早安”,不仅守护了老人的安全,更激活了银龄社交,让老人安心更暖心。
暖心关爱:高频探访织密银龄守护网络
除了线上打卡服务,街道还推出了“桑榆守护”关爱服务卡,卡片上印制了辖区5个社区的服务电话和服务内容,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等多项服务,让老人精准享受帮扶。自2025年3月推行以来,累计发放服务卡1000余张,开展服务20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个。同时,制定并实施了“四级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即物业每周探访两次,社区每周探访一次,街道每月开展一次针对性探访,街道慈善服务综合体组织志愿者每两周开展一次服务性活动,做到让需要服务的群体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走访老年人400余人次。辖区的王奶奶表示,“自从有了‘桑榆守护’关爱服务卡,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每周都会有工作人员来看我,帮我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还陪我聊天解闷。前几天我身体不舒服,他们立刻联系了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我检查,为我提供用药指导。有了这张卡,让我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机制赋能:积分激励激活银龄参与动能
为了激发老人和志愿者参与动力,街道将线上打卡、线下探访与“积分制”推广运用相结合,科学设置积分,老人在群内如约打卡、志愿者线下提供服务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凭借积分即可兑换生活用品、上门理发、健康服务等。同时,街道还设置了“桑榆孝老日”,积分排名前三的家庭即可获赠本地景区门票或家庭摄影套餐,营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能发挥退休余热,还能兑换物品,大家参加的动力更足了。”志愿者胡阿姨说道。自3月份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积分900余分,开展线下活动6场,形成了“线上互动、线下联动”的良性循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老人们拿起手机发送的每一声“早安”,志愿者们开展的每一次探访,都在为城市写下最温暖的注脚。未来,街道将继续创新探索养老助老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关爱成效,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朝夕守护中触摸城市的脉脉温情。(葛家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