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板桥镇岗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三位一体”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以阵地建设夯实服务根基,以文明实践活动凝聚群众共识,以特色议事方式激发自治活力,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党群中心强服务,文化广场惠民生
岗子社区坚持“建管用”并重原则,按照“硬件升级夯基础、功能拓展优服务、阵地提质聚民心”的工作思路,系统推进基层服务阵地建设。社区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阵地服务体系:党群服务中心突出“便民高效”,通过整合党建、民政、社保等8个部门职能,创新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事效率提升6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重“功能集成”,高标准打造“四室一屋”(市民教育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志愿者之家、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年均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50余场次,真正成为凝聚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广场强化“惠民实效”,将3处闲置空地改造为多功能活动场地,配备健身器材、露天舞台等设施,常态化开展“广场舞日日练”“露天电影月月放”等文化活动,年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通过阵地建设“三个转变”——服务窗口从“多门跑”到“一门办”、活动场所从“闲置荒”到“人气旺”、治理效能从“被动应”到“主动为”,社区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移风易俗树新风,崇德向善润沃土
岗子社区多措并举,激活基层文明实践新动能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招募模式,通过网格微信群精准推送、宣传栏广泛动员,重点吸纳文化能人、返乡创业者等“五类带头人”。目前已建成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形成“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确保需求响应率100%、事项办结率95%以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神文明”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将民俗展演与新风倡导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电影放映+政策解读”等复合型活动模式,今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百姓舞台传党音,文明之花绽乡村
岗子社区创新打造“文艺赋能+柔性治理”新模式,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
“俏大姐”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首创“舞蹈治理”品牌,将政策宣传、道德教化与文艺展演有机融合。她们把村规民约编成《三句半》,将“滁州好人”蒋凤芝照顾瘫痪儿媳的事迹演绎成节目《婆婆就是妈》,使文明理念“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重阳节专场演出促成23份《赡养承诺书》现场签订,实现“演出一场、教育一片”的效果。
她们还建立起“舞前议事”制度,每月15日利用“舞前半小时”开展民主协商。采取“轮值主持+开放讨论”形式,累计收集有效建议58条,其中12条纳入修订版村规民约。这种“以舞聚人、以议促治”的方式,使妇女议事参与率从15%提升至82%。(张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