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村‘救急难’互助社了,这笔钱就像‘及时雨’,帮我家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谈及庐江台创园“救急难”互助社的帮助,刚获得救助的庐江台创园古圩村金大叔眼眶湿润,言语间满是感激。
今年以来,像金大叔这样受益于村“救急难”互助社的困难群众共有18位,庐江台创园10个村(社区)的“救急难”互助社共送出 8100 元急救金,用及时精准的帮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
为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因病因灾致困信息,庐江台创园强化信息摸排工作。在信息摸排工作中,村(社区)以村干带头,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员等信息员的作用,构建起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信息收集网络。这些信息员化身“民生雷达”,利用与群众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时刻关注着群众的生活状况,敏锐捕捉每一家的“急难信号”。无论是因突发灾害陷入困境,还是被疾病困扰的家庭,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截至5月底,村(社区)信息员已搜集急救线索23条,为精准救助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群众的急难诉求,村互助社秉持“快速救助”原则,争分夺秒为群众解困。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通过集体研究确定急救对象后,精准把握急难群众在低保、大病救助等措施落实前的“空窗期”,迅速行动,以最快速度完成救助流程,确保3日内将500元救助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这份及时的关怀,让群众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关键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顺利渡过暂时难关。
为保障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监督管理贯穿始终。园区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制度,纪工委、社会事务局对救助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流程监督,杜绝任何违规行为。同时,通过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救助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截至5月底,园区纪工委、社会事务局已开展全面督查2次,确保把有限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我们将多措并举增加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不断扩大基金池,对困难群众第一时间进行应急性、过渡性救助,解决燃眉之急,打通社会救助最先一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庐江台创园分管负责人说。(许德祥 田新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