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鲜嫩品质好,但一直缺少稳定销路,如果能打通周边市场,村民务工和集体增收就有指望了......”日前,在庐江县郭河镇广寒村的“板凳会、听解促”专题行动上,南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田素道出发展瓶颈。
作为村内重点培育的农业企业,南溪公司以“水稻+芦笋”种植为特色,50亩芦笋基地年采收3季,但因缺乏品牌推广和渠道对接,优质芦笋的销售范围长期局限于本地零散客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广寒村两委班子闻“需”而动,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芦笋长势,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建立需求清单。“村党委牵头,先从周边商超破局!”村党委书记张飞当场拍板。一场“敲门行动”就此展开。村两委成员分头带着芦笋样品,一头扎进郭河镇安德利超市、好又多购物中心等商超;党员志愿者们则挎着竹篮,走街串巷敲开邻村小卖部的门、蹲守农贸市场的摊位。靠着这股子实在劲儿,不到一周时间,工作组就与一家商超签下了首单。
“现在每天能走七八箱货,冷库库存消化了一大半!”看着工人们麻利打包芦笋,田素平喜上眉梢。截至目前,通过村企联动推介,已累计销售100余箱,销售额近万元,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这次多亏了村干部牵线搭桥,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开销路。”正在冷库分拣芦笋的村民薛伦感触颇深。作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田素平还主动吸纳周边村民参与田间管理,“现在每月能拿3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只是第一步,长远发展还需多方发力。”郭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整合资源打造“杭埠河牌芦笋”品牌,计划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并联合镇农技站开展绿色种植技术培训,推动芦笋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从田间问需到协同破题,这场“板凳会、听解促”专题行动正是郭河镇落实开门教育、推进“边学边查边改”的生动注脚。通过建立“企业点单-村委接单-部门协同”的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已累计解决企业用工、融资、销售等难题23件,用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熊杨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