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调解中的“温度法则”
来源:谷子钰 姚瑶 2025-06-30 20:22:41 责编:费伟

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潜口司法所创新打造“有温度的调解生态”,将刚性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柔性的情感疏导,用“倾听+法理+情理+联动”的组合拳,让矛盾化解既有尺度又有温度,为乡村和谐注入法治暖流。

倾听搭起信任桥。以前调解像‘断案子’,现在更像帮亲邻解疙瘩、出主意”。谈及调解的转变,多次参与调解的村干部感触颇深。

潜口司法所打破传统“坐堂问案”模式,利用“情绪疏导三步法”:先递一杯热茶让当事人冷静,再用“您慢慢说”的共情表达,最后以“我理解您”的回应建立信任。在蜀源村程某某死亡纠纷中,工作人员面对情绪崩溃的家属,没有急于谈赔偿,而是先陪坐2小时听其倾诉丧亲之痛,待情绪平复后才展开调解,这种“先通情后达理”的方式,逐渐与当事人建立起了信任,让当事人主动打开了心结。

法律条文化“良方”。在潜口镇蜀源村该起劳务死亡纠纷中,程某某在为村经济合作社提供劳务时从胡某某三轮电动车摔下身亡,涉及雇主责任、雇员过失等多重法律关系。工作人员拿出“法律标尺”,不仅厘清经济合作社、驾驶员胡某某的责任边界,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等条文解读,让当事人明白“法”与“理”的边界。这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调解方式,让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逐渐明晰权责,为矛盾化解提供了刚性支撑。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画好‘边界线’”,潜口司法所所长说。该所定期组织法律培训,将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常见案例汇编成“调解指南”,让工作人员既能弄得懂法律条文含义,又能用“大白话”讲清法律逻辑,实现从“机械套用”到“活学活用”的转变。

情理相融换位思。“赔偿数字算得清,丧亲之痛算不清,但这次调解让我们感受到了温度。在这起纠纷调解中,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回顾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在厘清法律关系后,又用“假如我是你”的换位思考引导责任方共情:“如果是您的家人遭遇不幸,您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让原本僵持的双方最终达成40余万元赔偿协议。

多元联动破困局。“多亏司法所协调那么多部门,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找谁解决。”在多部门联合调解下,这起复杂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潜口司法所构建“多元联动”机制:派出所负责现场秩序维护,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撑,村委会发挥熟悉优势,同步参与情感疏导。在程某某事件中,法律顾问核算赔偿标准,村委会干部说服责任方换位思考,派出所用经验促成和解,各角色如“齿轮”般紧密配合,让该纠纷顺利得到解决。

下一步,潜口司法所将以“温度调解”为抓手,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根基。(谷子钰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