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让特殊群体共享法治阳光,今年以来,宁国市司法局聚焦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创新推出“四坚持”举措,以精准化、暖心化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1件,接受法律咨询8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
坚持“优先”原则,畅通服务“快车道”。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维权能力较弱等特点,宁国市司法局专门搭建维权“绿色通道”,实现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大幅缩短响应时间。对存在心理压力的残疾人,安排值班律师及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诉讼;为肢体残疾、独居等行动不便群体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通过线上咨询解答政策疑问、线下上门协助办理手续,已累计提供线上法律咨询50余人次、上门服务3次,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坚持“放宽”制度,织密援助“保障网”。为减轻残疾人经济负担,适度放宽残疾人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和援助事项审查的范围,让更多残疾人无须担心费用问题即可获得法律援助。同时,针对案件中涉及伤残等级鉴定、财产评估等需求,主动引导残疾人申请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通过减免鉴定费用、协调鉴定机构上门服务等方式,切实降低维权成本,让残疾人真切感受到司法关怀。
坚持“丰富”宣传,拓宽维权“知晓度”。结合村(居)法律顾问扎根基层的优势,宁国市司法局将日常宣传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常态化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通过现场设点咨询、典型案例讲解、发放《残疾人维权手册》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累计发放手册1000余份、宣传礼品300余件,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让残疾人随时能找到维权“门路”。
坚持“跟踪”质量,筑牢服务“放心墙”。为确保每起案件都能高质量办结,宁国市司法局建立全流程质量监管机制:案件办理中实时跟踪进度,避免拖延;卷宗完成后组织同行评查,严格规范文书制作;对开庭案件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旁听,监督服务过程;案件办结后100%回访受援残疾人,听取意见建议。通过全方位跟踪管理,实现从受理到结案的闭环监督,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满意度,让每一份权益保障都落到实处。(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