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蒙城县城关街道刘桥社区积极探索实践“集、形、议、办、督”五步协商议事工作法,构建起群众广泛参与、议题高效解决的协商议事新格局,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
广开言路“集”民意,找准议事“小切口”
坚持问题导向,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确保协商议题“接地气”、“冒热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意见箱、我为群众办实事、敲门五件事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线上利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征集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周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多方联动“形”议题,聚焦民生“关键点”
建立议题形成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等召开联席会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围绕议题的紧迫性、可行性等要素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纳入协商议事的具体议题。
民主协商“议”对策,凝聚共识“破难题”
坚持民主、公开、平等的协商原则,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会上,各方代表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展开深入讨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识。同时,利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共识点,确保协商结果既符合群众意愿,又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责任“办”实事,推动落实“见成效”
协商议事会后,根据形成的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建立“问题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闭环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工作推进到位。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立行立办;对于复杂疑难问题,多部门协同,合力攻坚。定期向居民通报办理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协商成果不悬空、不拖延,从“纸上”落到“地上”,真正惠及居民。
全程跟踪“督”成效,长效管理“促提升”
建立全链条监督评价机制,成立由党员、居民代表、专业人士等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协商议事成果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对于群众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改进工作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协商议事的密码,藏在“民声有回响、议事有章法、承诺有回执”的闭环里。当每份诉求都被倾听,每个建议都有回响,那些曾令人头疼的治理难题,便在协商民主的阳光中悄然溶解,转化为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胡凯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