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界首市顾集镇小良村桑蚕基地,洁白柔软的蚕丝,在工人手中均匀拉开,一层又一层交叉层叠,套上被套,用针线固定好线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工慢活,一床做工精致、丝丝入扣、绕指温柔的蚕丝被就新鲜出炉了。从万颗茧到一床被,一缕蚕丝连起了种、养、收、产、供、销“一条龙”的桑蚕和茧丝生产完整产业链,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金丝”。
该桑蚕基地负责人秦学虎是小良村第一个挖掘桑蚕产业“宝贝”的人,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返乡后自筹资金,流转群众的土地,与村集体合作,一同创建桑蚕养殖基地。基地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种桑养蚕、农产品加工做成了一体化产业,所生产的蚕丝被、蚕沙枕颇受市场欢迎,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当下,顾集镇蚕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茧量100吨左右。顾集镇小良村桑蚕基地负责人秦学虎介绍说:“小蚕只要喂养20多天就吐丝结茧,一张蚕结茧量约100斤,通过分等级筛选,可加工成不同产品。”
“为帮助脱贫户更好地掌握种桑养蚕技术,加强桑蚕生产和提高桑蚕的产量及质量,我经常给群众讲解种桑养蚕的实用技术、桑园管理、蚕室消毒以及蚕生育期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广大村民进一步掌握了实用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已有30多户村民种植桑树,20多户养蚕,每户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我们正计划与线上销售和直播平台开展合作,扩大蚕丝被的知名度……”顾集镇小良村桑蚕基地负责人秦学虎说。
顾集镇小良村按照“发扬特色、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扶持秦学虎的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00多亩,村集体提供资金入股,种植大户负责种植管理,公司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到期按比例分配利润。村民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入股,按照农户自愿、双向选择原则,村民可以自己种植管理,也可委托家庭农场统一管理,收益按比例分配,实现共同致富。
将市场需求与当地特色相匹配,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最佳推动力。近年来,顾集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村民收入为目标,打造桑蚕产业基地,并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整合起来,形成了基地建设、种桑养蚕、烘茧缫丝、织绸制被的完整产业链,使得各环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同时,重视做好“桑”文章,延长桑产品生产加工链,增加相关附加值,实现“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着力开发系列桑功能产品,包括桑蚕丝、中药饮片、桑葚干、桑果酒等,让桑蚕这一传统产业在村内就能“破茧成蝶”。
种桑养蚕,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在顾集镇,桑蚕产业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农业生产不断更新升级。“一片桑叶”“一根蚕丝”已然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要素。(陈晓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