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枞阳县枞阳镇青龙村党支部书记许花云,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青龙村的发展之路。她以双脚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担当,将 “人民” 二字深深镌刻于心,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用责任与使命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勇挑重担,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青龙村,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地,因许花云的不懈努力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许花云深知,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面对村里资源丰富却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凭借着对家乡土地的熟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主动扛起了发展的大旗。
她深入田间地头,对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资源都进行了细致的调研。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许花云决定利用村里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种植香榧坚果基地。这个决定,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了青龙村的土地上。在她的精心培育下,香榧坚果基地茁壮成长,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 18 万余元。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益,还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但许花云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她带领村 “两委” 及全村党员共同谋划,创新性地打造了 “党建 + 乡村旅游” 模式,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依托青龙村丰富的林业资源,成功引进了 “青龙驿” 家庭生态农场来村投资发展。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到落地实施,许花云都亲力亲为,协调各方资源,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扫清障碍。
如今,枞阳县“青龙驿” 家庭生态农场已建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供、销产业链。通过电商平台,许花云免费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荞麦、山芋粉、粉丝、土鸡蛋等农产品,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批又一批的农户在她的带领下实现了增收致富,青龙村也成为了周边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倾听民声,成为群众贴心代言人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许花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将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作为自己的履职准则,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每月至少 10 天,她都会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反映的道路硬化、居家养老等问题。这些问题,无论大小,她都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省人代会期间,许花云将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转化为高质量的建议。其中,《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被迅速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极大地加快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步伐。如今,在青龙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实现了 “家门口养老”,享受到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群众信任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是许花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直以来践行的准则。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成为群众最贴心的代言人。
心系群众,打造美丽乡村家园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发展的 “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许花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提出《关于对农村道路进行提质升级的建议》等相关建议,并努力推动这些建议的落实。
在她的努力下,青龙村的乡村道路建设实现了提质升级,组组通上了水泥路,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她还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网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同时,许花云积极申报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协调资金 400 余万元,用于提升青龙村 7 个自然村庄、11 个村民组的人居环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她全程参与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惠民工程。自来水进村入户,让村民用上了干净、安全的饮用水;硬化拓宽的村组道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照亮了乡村的夜晚,也温暖了村民的心;文化广场、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的修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件件务实的举措,一项项惠民的工程,让青龙村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青龙村,整洁的街道、崭新的房屋、优美的环境,处处都彰显着乡村振兴的成果。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许花云工作最大的肯定。
从田间地头到省人代会会场,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许花云始终坚守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承诺。她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成为群众信赖的 “贴心人”、乡村发展的 “领路人”。在她的带领下,青龙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许花云,这位扎根乡村的人大代表,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