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淮北市杜集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全、新、精、营”四字诀为指引,从全方位覆盖、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水平、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发力,推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走深走实,切实为农民工撑起法治“保护伞”。 截至目前,共办结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9件,挽回经济损失46万余元。
“全”筑基,织密法律援助覆盖网络。全域覆盖,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平台,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形成“县—乡—村”四三联动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同时,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受理程序,对情况紧急的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全程服务,从法律咨询、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到诉讼代理,为农民工提供全流程法律援助服务。建立案件跟踪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和农民工的满意度,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新”赋能,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模式。采用“互联网 + 法律援助”模式,搭建农民工法律援助线上服务平台,开通在线咨询、网上申请法律援助等功能,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创新宣传形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宣传模式,借助送戏进万家、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宣传效果。针对农民工群体,制作个性化的普法宣传资料。
“精”提质,提升法律援助专业水平。精选援助律师,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法律工作者,组建农民工法律援助专业团队,为农民工提高专业法律服务。精准对接需求,走进企业、工地等场所了解农民工的法律需求和维权难点,建立需求台账。针对不同类型的法律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快速有效解决问题。
“营”聚力,营造良好法律援助氛围。加强部门协作,与人社、住建、工会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处理农民工欠薪、工伤等案件时,各部门协同配合,提高维权效率。加强宣传,通过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农民工群体中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文化。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增强其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营造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杜集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