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住着一位不平凡的老兵许继标。老人家虽已91岁高龄,却在几年前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签订遗体捐献书,他表示希望在自己去世后,可以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做医学研究。
许继标15岁追随父亲参军,在战火纷飞的青春里,即使是一餐仅有一盘南瓜这样艰苦的条件,也未能磨灭他的热忱。电视里干部们捐献遗体的画面,让他生出豁达念头:“人死了也是烧成灰,能捐给国家研究,才是好事。”2022年底,88岁的他执意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起初儿子许乃帮难以理解,老人便以答应去医院看病为条件坚持,家人最终被这份至诚的报国情怀所感动,理解了他“死后仍愿报国”的执着信念。
许继标始终心系家国。县领导定期上门慰问,每月2千多元的优抚金,老人都视作国家关怀。他从不在意金钱与荣誉,心里更惦念的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每天准时守着《新闻联播》,他总对年轻人念叨:“你们要好好建设国家,多为国家出份力。”这份朴素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这位九旬老兵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对子女既严格要求又寄予厚望。他教导儿女要诚实守信,更希望他们能参军报国。即便是假期作业,也要求“先完成再玩耍”,将正直品格深深融入家庭教育。在村干部眼中,许继标是一位无私开明的老人。村里扩建道路需要占用他家土地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土地是国家的”;每当有新政策要落实,他总是第一个积极响应。在村民们的印象里,这位老人总是热心助人。身子骨硬朗时,谁家农活忙不过来,他就主动帮忙种水稻、收玉米;看到有小孩独自走在马路上,他一定会护送他们安全回家。
从青春参军报国,到暮年立誓捐躯,许继标用一生,书写着一位老兵对国家的赤诚,把“奉献”二字,烙进土地,传给后世。(史文萱 张嘉美 刘欣雨 张姿颖 郑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