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成功调解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延续了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合作生隙对簿公堂
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是蚌埠本地两家长期合作的企业,多年来业务往来密切。然而,近期因一批产品质量问题,双方产生分歧,协商未果后矛盾升级。A公司以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诉至法院,要求B公司赔偿损失;B公司则反诉A公司拖欠货款,并双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企业经营均受到影响。
拉锯战中寻求共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敏锐察觉到,双方虽有争议,但合作基础深厚,直接判决可能加剧对立,甚至导致合作关系破裂。为实质性化解纠纷,法官多次组织调解,一方面厘清事实,向双方释明法律规定和诉讼风险;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际出发,引导双方权衡利弊:“打官司并非唯一出路,继续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调解过程一波三折,双方一度因赔偿金额僵持不下。殷法官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分头疏导情绪,逐步缩小分歧。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B公司对问题产品予以部分补偿,A公司按期支付剩余货款,双方解除保全措施,并承诺继续开展合作。
司法护航企业发展
“多亏法官的坚持,保住了我们多年的交情!”签署调解书时,两家企业负责人均感慨道。禹会区法院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本案中,法官以调解方式柔性化解矛盾,既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又降低了诉讼成本,为辖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