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明光市明光街道龙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成为一座充满惊叹与好奇的“非遗小剧场”。龙山社区“向阳花开”公益课堂携手合肥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看、赏、问、思的趣味旅程,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一角。
光影启程:非遗世界初探秘。活动在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志愿者“小先生”们首先播放了精心剪辑的非遗主题短片。生动的画面、通俗的解说,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短片带领大家快速领略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从巧夺天工的技艺到韵味独特的民俗,一幅幅鲜活的图景在屏幕上展开。“原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老手艺!”“哇,这个好漂亮!”随着镜头的切换,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和讨论,对“非遗”这个抽象概念有了直观而美好的第一印象。
珍品亮相:指尖艺术零距离。理论学习后,课堂迎来了最令人期待的“开箱”时刻。志愿者们如同变魔术般,将带来的剪纸和金箔贴画等非遗代表作一一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繁复精美的剪纸图案层叠绽放,玲珑剔透;金光熠熠的金箔贴画华美夺目,闪耀着独特的光泽。“小先生”们引导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这些作品的细节之美。“大家看看这幅剪纸,线条多么流畅!”“这幅金箔画,在不同的光线下,金色是不是有奇妙的变化?”孩子们纷纷围拢,小脑袋凑在一起,仔细端详,发出“真精细啊”、“好闪亮”的由衷赞叹。亲手触摸或近距离观赏这些实物,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温度与魅力。
问答碰撞:好奇点燃求知欲。展示环节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激发思考。志愿者们化身“非遗导游”,适时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大家猜猜,像这样一幅复杂的剪纸作品,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为什么金箔能贴在纸上不掉下来呢?”“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类似剪纸或金箔装饰?”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和踊跃的举手。有的孩子结合短片知识大胆猜测,有的则联想到春节的窗花、寺庙里的装饰等生活见闻。“小先生”们耐心倾听,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解答疑惑,并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一问一答间,知识的火花不断迸发,对非遗的理解也在互动中悄然加深。
童心感悟:文化种子悄然播。活动的尾声,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的时刻。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最感到惊奇的地方。“我喜欢那只剪纸的小老虎,看起来威风又可爱!”“金箔画亮闪闪的,像把阳光贴在了纸上!”孩子们七嘴八舌,表达着最纯真的感受。更有孩子兴奋地联想到:“我奶奶也会剪窗花!过年的时候贴在家里!”志愿者“小先生”们顺势引导:“没错,非遗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我们的节日里、生活里、长辈的记忆里。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了解的文化宝藏。”孩子们专注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一点点萌芽的责任感。
青春接力:传承之路携手行。“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打开非遗的大门,让传统文化变得可亲、可感、可参与,这是我们设计的初衷。”合肥师范学院的志愿者领队杨同学道出了心声。本次“向阳花开”公益课堂,是龙山社区深化“校社联动”、创新文化教育的成功实践。高校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亲和力与创造力,将知识传递转化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社区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将持续举办,不断引入像剪纸、金箔贴画等富有魅力的非遗项目,通过体验、互动和感悟,在青少年心中厚植文化认同的沃土,让传承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未来。(金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