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及社区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用药安全知识匮乏、错服漏服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成为影响健康福祉的“隐形障碍”。7月10日,芜湖市荆山街道海南渡社区联合安徽工程大学“食药双安研宣团”带着生物制药专业的知识储备深入社区,以“用药安全”为主题,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深调研,精准锚定需求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并未急于开展宣讲,而是先做足“功课”。成员们查阅了大量关于老年群体用药安全的研究文献,围绕常见药品的误用滥用、过期药品的危害等问题开展了讨论。为确保内容贴合实际,团队精心计划了调查问卷,既包含不良用药习惯,药品知识盲区等基础问题,也涵盖老年人最关心的慢性病用药、保健品识别等内容,计划在宣讲现场发放,以收集更精确的需求。从文献研读的“纸上功夫”到问卷设计的“落地准备”,团队用严谨的态度为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图为统计现场】
精宣讲,贴心传递知识
宣讲现场,团队成员借助声图并茂的PPT,用“拉家常”式的语言拆解用药安全知识。针对部分老人爱用红糖、冰糖搭配药液的习惯,团队成员强调“糖分可能影响药效,尤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避免”。谈及药茶饮用,团队成员举例说明了胖大海、决明子、甘草等常见药茶的副作用。对于老人们关心的补品问题,团队成员“手把手”教学:用眼看、手摸、鼻闻等技巧可基本判断补药状态。
发放问卷时,团队兼顾不同情况:既有二维码电子版,又有纸质版,团队成员还协助视力不佳的老人填写,让专业知识的传播更有温度。
【图为活动现场】
汇数据,优化后续服务
活动后,团队及时分析问卷数据,发现老年人对“补品有效期判断”、“用药提醒”等内容需求强烈。基于这些反馈,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宣讲内容,计划制定“家庭用药安全手册”,开展常态化科普,让服务从“一次性活动”升级为“持续性守护”。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药双安研宣团将持续推进专业实践与基层需求对接,让学生在服务群众中锻炼本领,让基层群众在社会关爱下感受温暖,让青年力量在实践行动中,成为助力基层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刘家才 王炫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