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把夏日拉得又闷又长,正午的阳光把阜阳市颍州区文峰街道奎星社区的柏油路晒得发烫,空气里飘着草木被炙烤后的味道。而在小区的树荫下、单元楼前,总有几抹忙碌的身影,伴着此起彼伏的“小喇叭声”,像一阵清凉的风,吹散了午后的燥热。
“居民朋友们,夏天用电负荷大,空调、电扇别扎堆开,老化插线板赶紧换……”网格员张姐的声音透过小喇叭传出来,带着点沙哑,却字字清晰。她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刚用手背擦过,没一会儿又沁了出来,红色的工作马甲后背早已洇出一片深色。“张阿姨,您家孙子放暑假了吧?河边可千万要看紧,咱们社区的小池塘边新添了警示牌,您遛弯时多留意着点。”遇到坐在石凳上纳凉的老人,她总会停下来多说几句,眼里是藏不住的操心。
网格长王哥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挨户摸排,手里的登记表记满是密密麻麻的字。敲开三楼的张阿姨家时,阿姨正对着空调遥控器犯愁。“张姨,您这空调用了快十年了吧?我让电工师傅过来给您检查下线路,夏天开久了怕出问题”,王哥一边说,一边帮阿姨把窗户开了条缝通风,“您记着,有任何事儿随时给我打电话,别嫌麻烦。”张阿姨笑着点头,眼里的感激藏不住:“你们这天天跑,比自家孩子还上心。”
小喇叭的声音还在继续,从这个楼栋传到那个单元:“企业商户注意了,操作间要常通风,消防器材定期查……”穿校服的孩子追着跑过,网格员小刘赶紧喊住他们:“别去河边玩水啊,想凉快去社区活动室,那儿有空调还安全!”孩子们吐吐舌头应着,她望着他们的背影,又轻声跟旁边的家长念叨:“天热孩子贪凉,可得多盯着点。”
日头渐渐偏西,霞光给社区的楼房镀上金边。网格员们收起小喇叭,额头上的汗被晚风吹干,留下淡淡的盐渍。手里的登记表又厚了几页,谁家的电线需要检修,哪个河边要再加竹竿、救生圈,哪家有留守儿童需要多关照,都记得明明白白。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细心,不过是把居民当成了自家人;哪有什么不怕热的体质,不过是肩上的责任比烈日更沉。这个夏天,奎星社区的小喇叭声、网格员的脚步声,还有那一声声带着汗味的叮嘱,都是写给居民的“平安信”。阳光很烈,但人心很暖,这大概就是社区最动人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有人为你把安全的网织得又密又实。(马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