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安置点路灯进行了全面排查检修,还利用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新建了一批路灯,大家夜晚出行、散步再也不用摸黑了!”近日,谈起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反映情况后带来的新变化,凤阳县黄湾乡吴窑村村民吴飞连连点赞。从居民意见反映到意见的实施,这是黄湾乡组织人大代表从细微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黄湾乡人大把建好、管好、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抓手,努力把实践站打造成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
搭建履职“小平台”。走进黄湾乡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墙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标语格外醒目,长廊里,张贴着代表联系方式、二维码,室内张贴着各类规章制度、年度活动计划、人大代表风采展示等,整个站点明亮整洁。黄湾社区建设晾晒场、建成区增设充电桩……展示板上,一个个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的回应、人大跟踪督办的过程都有着详细的叙述。“我们这个实践站是在原有的代表小组活动室基础上,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来的,站前就是文化广场,配有常见的健身设施,群众既可以在这儿娱乐健身,又可以同代表互相交流、向其反映诉求,还可以扫描代表二维码进行线上留言。”黄湾乡人大主席唐焕朝说。
黄湾乡人大还根据村(社区)发展需求,结合“湾事无忧”协商品牌创建,建立了以党委牵头、部门协调、代表、委员参与的工作机构,充分整合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凉亭等阵地资源,打造民主协商议事厅、议事亭等符合乡村特色的履职场所。如今,实践站还设有选民接待室、文化长廊、共享书屋、多功能会议室,已成为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民意窗”。
办好群众“关键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黄湾乡人大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代表走到群众身边,听取群众建议、回应群众关切,建立意见建议处理协作机制,合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家室站点”从“有形”转向“有效”。
“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安置点建成区充电桩数量偏少,有时亲戚朋友或者送货司机来我们乡也会为车辆充电发愁,希望能增加些充电桩。”2024年年初,黄湾乡人大代表范金涛在联系点走访时不少居民向其反映情况。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范金涛联合代表小组其他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向乡人大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建设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充电桩的建议》。
黄湾乡结合50项民生实事项目,主动同县级相关单位进行了对接。项目审批通过后,黄湾乡人大及时将充电桩建设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民生实事监督工作计划,协助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项目实施上紧“进度条”。
2024年9月底,在建成区文化广场停车场,6个崭新的充电桩已完成调试,支持直流充和交流充两种模式,用户只需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即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按照项目计划,共设计5处场站,计划建设充电车位18个,主要分布于公园、广场以及各村(社区)办公场所。“这个事情办得是真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充电服务,方便又安全。”安置点居民赞许地说。
以联络听民意,以站点解民忧。2024年,黄湾乡推动辖区63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入室,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0余件。特别是筹备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推动了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代表们通过民意收集,推动民生问题从“纸面”落实为“地面”,为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黄湾答卷贡献了人大力量。(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