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午后,阳光透过光明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6个孩子围坐在长桌旁,鼻尖沾着水彩的痕迹,小手握着画笔在画纸上涂抹——这是由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联合光明社区关工委、光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光明社区社工站、光明社区妇联、西园街道文化站社区举办的“夏日色彩”绘画活动。
活动发起时,社区工作人员只是想给暑期里“宅家”的孩子们找个去处。没想到报名通知发出三天,名额就被抢空。“孩子们不是缺玩具,是缺和同伴一起创造的快乐。”社区党委书记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构图的样子,忽然明白这场活动的分量。
最初,孩子们画得拘谨。二年级的小雨总把太阳涂成标准的金黄色,直到志愿者李老师指着窗外的晚霞问:“你看今天的太阳,是不是藏着点橘子汽水的颜色?”孩子眼睛一亮,调了橙红与淡紫,画纸上的太阳顿时有了呼吸。慢慢地,画框里的世界活了:有人画社区门口卖冰棍的张爷爷,皱纹里淌着汗珠;有人画傍晚跳广场舞的奶奶们,裙摆像盛开的花;还有人把垃圾分类站画成“彩虹城堡”,说“这样垃圾就愿意住进去了”。
画得最投入的是转学生小宇。刚搬来社区时,他总躲在妈妈身后。直到有天,他画了幅《我的新家》,画面里有邻居的小狗,还有帮他搬过书的大哥哥。“这是我第一次画自己的家。”小宇说道。
画笔落下,色彩会干涸,但那些在光影里学会观察的眼睛、在协作中懂得分享的心灵、在共鸣中感受到的联结,早已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种子。这场始于“找个去处”的绘画活动,最终成了一场关于成长的修行——让孩子看见生活的美。(朱瑶宇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