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翻飞间,剪刀裁出的不仅是栩栩如生的图案,更是传统文化在童心土壤里播下的种子。近日,合肥经开区锦绣中心方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团支部联合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开展了“红纸裁童趣,非遗润童心”剪纸非遗文化科普课程。该活动是“七彩假期 快乐同行”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部分,旨在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儿童假期生活。
课程中,主讲人韦佳怡老师通过 PPT 讲解、剪纸展示等形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了剪纸的艺术起源、发展历史及剪纸技巧。随后,韦老师与小朋友们进行了剪纸互动,指导他们折纸、运剪,从简单的窗花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积极参与,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孩子们领到红纸和圆头剪刀时,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韦老师握着一双小手示范:“先对折三次,像叠小被子一样,剪弧线的时候要慢慢转手腕。”有的孩子屏息凝神雕琢着金鱼身上的纹路,剪刀在纸上“沙沙”游走,忽然“哎呀”一声——纸上豁了个小口,眼圈刚要泛红,就被韦老师的话逗笑:“这是金鱼在跳舞呢,故意露出个小手打招呼呢!”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的“处女作”,阳光穿过红纸,把细碎的光斑投在他们脸上,那些略显粗糙的线条里,藏着对美的最初领悟,更藏着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传这堂剪纸课,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专注力与创造力,更以最鲜活的方式告诉他们: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创造的生活智慧。当传统文化以这样亲切的姿态走进童年,文明的火种便有了代代相的温度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