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三里镇团委携手安师大开展暑期科普支教活动
来源:张雨晴 2025-07-18 16:04:08 责编:仇鹤丹

近日,南陵县三里镇团委、平安法治办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千方爱心学校”社会实践团队,在三里镇中心小学和综合文化站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普支教、法治宣传和综治安全教育活动,为乡村孩子带来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rBwdUGhwzJOAR-YiAAEiej_fnbE885.jpg

图为学生们制作的五星红旗的过程.jpg

7月7日上午,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主题思政课。志愿者通过详实的图文史料,为学生们系统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重要意义,着重展现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随后开展五星红旗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裁剪、拼贴,亲手制作五星红旗。小小国旗,承载着孩子们对祖国的朴素热爱。

镇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借机开展了“守护当下 共创平安”法治小课堂,通过生动案例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普及了识别邪教蛊惑、拒绝毒品诱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以及扫黑除恶举报途径等知识,引导孩子们增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

下午,志愿者结合物理学科特色,带来“VR眼镜DIY”科普实践课。孩子们利用硬纸板、凸透镜等简易材料,动手组装出简易VR眼镜。戴上自制的眼镜,通过手机观看七七事变历史纪录片片段,沉浸式的立体画面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将历史教育与科技创新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吸引力,使孩子们在体验科技魅力的同时深化历史认知。

图为学生们挥舞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jpg

rBwdUGhwzM6ACsbpAACN3bd8mW4597.jpg

7月8日,开展以中国古建筑智慧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志愿者利用图片模型和3D动画,向孩子们揭开古建筑“不用钉子却能千年不倒”的奥秘——神奇的榫卯结构。通过应县木塔、故宫角楼等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榫头”与“卯眼”的咬合原理及斗拱结构的力学智慧。

志愿者和镇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巧妙地将古建筑的坚固稳定与社会安全稳定相类比,引导孩子们思考,“每个人遵纪守法、拒绝毒品和邪教、勇于对黑恶势力说‘不’,就能共同构筑起平安和谐、坚不可摧的社会大厦。”

书法体验环节,孩子们在水写布上临摹“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等建筑成语,在一笔一画中感受汉字书法之美与建筑文化的联结。创意粘土小屋制作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师”,用各色粘土建造心中的“微型建筑”,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在创造乐趣中切身感受传统智慧的魅力。 

图为学生展示绘画作品。.jpg

7月9日,“民族团结进课堂”主题活动在三里镇综合文化站举行。活动从欣赏国家级非遗“打铁花”视频开始,志愿者结合化学知识,通俗解释发光原理,并介绍其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价值,点燃了孩子们的文化自豪感。

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反诈小剧场视频、展示禁毒仿真模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新型毒品的伪装性、邪教的危害性、常见诈骗手法及扫黑除恶的重要性,呼吁孩子们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和家人一起抵制一切破坏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拼图里的中国”环节,孩子们围坐特制3D中国地图前,动手拼接各省区板块,同时聆听志愿者讲解我国56个民族分布知识。“就像拼图的每一块都不可或缺,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同样,安全、法治、和谐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石,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当孩子们郑重将台湾板块拼回祖国东南沿海位置时,志愿者同步展示实景地图,强调“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珍宝岛”,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国家统一信念。

活动尾声,工作人员组织了一场“安全知识飞行棋”游戏,将禁毒、反邪教、反诈、扫黑除恶等知识点融入游戏问答,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巩固所学,将安全法治的种子深植心田。

图为支教团队成员指导学生们拼接<span class=

图为学生专心听支教团队成员讲解打铁花艺术价值。.jpg

该活动是三里镇团委积极链接高校资源、服务乡村青少年成长的成功实践,充分发挥安师大团队的专业优势,特别是物理学科特色,并紧密结合镇平安法治办的工作重点,精心设计出融合科学知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系列课程。

三里镇团委与平安法治办表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拓展资源,探索更多贴近乡村孩子需求、形式新颖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为全面发展注入活力,让科学精神、爱国情怀、法治观念和人文底蕴在乡村青少年心中扎根成长。(张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