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歙县深挖当地古井文化内涵,打造“歙事井然”治理品牌,以传统智慧回应现代治理命题,为基层善治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歙事井然”,激发了向上向善的思想自觉。《韩诗外传》记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管子·小匡》也说,处商必就市井。从“井田”到“市井”,“井”作为实现人口集聚的必要条件和定居生存的核心,群众依托“井”实现“聚”与“序”的融合,从而实现基层单元的有效治理。打造“歙事井然”治理品牌,就是要让“主动担当”“互助共享”“谦和礼让”等理念从史志的记载中走出来、活起来,通过以文化人的浸润,在群众聚集的地方实现秩序的规范、风尚的引导,筑牢群众参与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思想根基。
“歙事井然”,强化了夯基固本的责任担当。打井有方,夯基为要,只有基础牢固,才能永续使用。同样,社会治理的重难点也在基层基础。歙县始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推行“党建+基层微网格”工作模式,通过“驻村夜访、入户遍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企业,收集社情民意、排查风险隐患,把治理末梢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既延续了古井文化中“务实担当”的基因,又契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要求,让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歙事井然”,涵养了和睦有序的社会风尚。井水不分贵贱,取水自有规矩。古人通过“约定俗成+乡约约束”,实现水井资源的有序利用,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维护正常的用水护水秩序。歙县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规范固化为共建共享的治理实践,通过深化“翕事堂”“八眼井”“一帖灵”等矛盾纠纷调解好做法,强化冤家易解不易结、有理也要让三分、换作是我等理念,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提升群众自治水平,实现“自治”“德治”“法治”的辩证统一,加速推进向上向善社会风尚形成。
从“井田”到“市井”,从“古井故事”到“歙事井然”,变的是治理场景,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当我们能从古人“凿井而饮、守望相助”的生活里读出基层治理的本质,将“井然有序”的文化基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治理方案,“歙事井然”的生命力也就能持续迸发。(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