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法庭处于司法为民最前沿、化解矛盾第一线,这里每天都要处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就是这一件件“小事”构成一幅幅生动的法治画卷。为充分展现全市法院人民法庭风采,宿州中院推出“宿说枫桥·人民法庭巡礼”专栏,邀您共同检阅人民法庭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成效。
栏杆镇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北部,人口密集、产业多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作为辖区内的基层审判机构,栏杆人民法庭肩负着民事审判与执行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法庭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路径,通过设立巡回审判点、推广诉前调解、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居等方式,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1391件,办结1230件,结案数同比上升12.33%,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红色引擎强动力 学思践悟铸忠诚
栏杆法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党课下基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法官讲堂”等活动,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深化作风建设,筑牢政治忠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红旗窗口”,激励干警在一线履职担当、服务群众。创新“主题党日+诉源治理”“组织生活+矛盾排查”等模式,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能。
调判结合促和谐 案结事了显担当
在民事审判中,栏杆法庭聚焦“前端预防+中端调解+末端释法”,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针对家事、土地、民间借贷等多发案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诉源治理调解室”,着力打造“枫桥式”调解文化空间,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5年6月,在审理一起双方积怨颇深、情绪对立显著的离婚纠纷时,法庭干警灵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耐心调解、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妥善处理了子女探视及抚养、赔偿等相关事宜。协议达成后,被告主动履行65000元,原告自愿放弃剩余款项,在案件尚未进入执行程序时,财产部分即履行完毕,探视约定亦得到保障,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2024年,法庭审理的民事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21.93%,其中调解结案257件,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高效能。
▲法官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
专业审判破难题 类案专办提质效
“劳动争议案件本身就较为复杂,且矛盾冲突较大,涉及企业、部门、员工等多方利益,处理不当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十分棘手。”栏杆法庭法官徐啸介绍。
自2024年3月埇桥区法院推行专业化审判以来,栏杆法庭由审理辖区全类型案件向集中审理全区劳动争议案件转变。与此同时,带来的不仅仅是案件质效的提升,还有法官办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徐啸便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一边是企业,一边是员工,唯有尽心尽力、公平公正,才能妥善化解纠纷。”秉承着对劳动者耐心、对企业细心、对业务专心的态度,徐啸将工作重心放到了当事人的情绪疏导和释法明理工作中,在面对群体性劳资纠纷时,由法庭联合人社部门提前介入,做到“边调解、边稳控、边疏导”,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24年,法庭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41件,其中调解结案82件,平均结案时长缩短约20%,专业化审判带来的高质量、高效率司法服务,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徐啸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
善意执行暖民心 多元共建聚合力
探索“信用惩戒+温情执行+多方联动”模式,强化与公安、银行、乡镇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失信名单动态管理机制,以信用修复倒逼主动履行,凝聚执行合力。2024年5月,在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中,身患残疾的申请执行人因对方拒不履行而陷入困境。法庭受理后立刻予以优先办理,借助公安协查并耐心劝导,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该笔执行款恰逢申请人家中遭遇火灾,成为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彰显了“枫桥执行”的温度与力量。2024年,法庭执行到位金额1067万余元,执行完毕率同比提高18.5%。
▲执行法官“刚柔并济”,高效保障申请人权益
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构建“庭所对接、村社联动、网格覆盖”的多元解纷网络。设立“法官驻村联络站”,全年开展巡回审判10余次,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搭建联动平台,递进式化解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联动化解案件自动履行率提升30%。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普法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普法宣讲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栏杆法庭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下一步,栏杆人民法庭将继续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理念,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实的举措,努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司法样板,为辖区的和谐稳定和基层司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海波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