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街道官山社区:“六尺巷”里话家风 清廉礼让共筑和美家园
来源: 2025-07-29 11:05:22 责编: 余红霞

7月25日下午,一场以“六尺巷家风代代传”为主题的亲子座谈活动在芜湖市大庆路小学温情展开,五十组家庭齐聚一堂,在父母与孩子的并肩交流中,不仅重温了“让他三尺”的谦和智慧,更深入探讨了清廉正直这一家风的时代内涵,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jpg

活动开篇,六尺巷的故事在社区关工委洪毓琳老师的讲述中徐徐展开。清康熙年间,宰相张英面对家人与邻里的宅基纠纷,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化解矛盾,成就了“六尺巷”这一礼让精神的丰碑。讲述者特别强调,张英不仅以谦和闻名,更以清廉传家,其子张廷玉同样官至宰相却一生清正,这“父子双宰相”的美名背后,正是清廉家风的深厚滋养。 孩子们齐声诵读张英家书时,“一纸书来只为墙”的诗句仿佛穿越时空,与“非俭无以养廉”的古训遥相呼应。

   座谈环节围绕“礼让”、“和睦”、“清廉”、“正直”等关键词展开热烈讨论。一位父亲分享道:“以前只觉得礼让是邻里相处的智慧,今天和孩子一起才深刻体会到,清廉正直同样是家风的脊梁。就像张英家族,不贪不占、秉公处事,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传家宝’。”另一位母亲则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我们常教育孩子谦让玩具、分享零食,更要言传身教,让他们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分毫不取,公家的便利绝不私用——这些小事,正是清廉家风的起点。”

官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全程引导,她深刻剖析道:“六尺巷精神是双面镜:一面照见‘让他三尺’的谦和礼让,一面映出‘不取一毫’的清廉自守。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家风的筋骨。尤其在今天,培养孩子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明白‘公与私’的界限,和教他们懂得谦让一样重要。”张老师强调,家庭是廉洁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理解清廉最直接的教材。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六尺巷里话家风”承诺墙上郑重贴上亲手书写的家风承诺叶:“不贪小便宜”、“诚实守信”、“爱护公物”、“帮助他人不图回报”……一片片稚嫩的绿叶,承载着童心的纯净和对美德的向往。社区党委书记程玲总结道:“家是最小国,清廉是根基。六尺巷的故事不仅教会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更蕴含着‘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廉洁操守。社区将持续以家风建设为抓手,推动清廉文化与礼让精神深度融合,让清风正气从家庭出发,滋养整个社区。”

当“让他三尺”的豁达与“不取一毫”的清廉在家风传承中交织共振,这场亲子座谈便超越了简单的故事重温。它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明辨是非、崇德尚廉的种子——这粒种子,终将在未来长成支撑社会和谐与清朗的参天大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