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萧县新闻
触摸红色记忆,采摘紫色硕果!安庆医专‘食梦青苗’团队萧县行
来源:唐婉仪 张贺 刘香菊 2025-07-30 15:54:25 责编:代明俊 许梦源 张文洲

7月29日,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展红途·食梦青苗”国情调研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带着对革命的崇高敬意和乡村的深情厚意,深入萧县锦屏街道刘行村与丁里镇胜利社区,展开了一场融合历史回望、产业见证与未来思考的实践之旅——在红色记忆里汲取奋斗力量,于紫色藤蔓间触摸经济脉动,在绿色发展中探讨振兴火光。

红色烙印:苏维埃旧址的精神洗礼

团队首站踏入刘行村苏维埃旧址,这里曾是星火燎原之地。翻修的土墙色难掩岁月的斑驳,静寂的青石砖承载泛黄的记忆,在1930年薛庄邓台子下的西小园,成立了萧县的第一个共产党政权——萧县苏维埃。史料,无声诉说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铭记,让我辈深深烙上砥砺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薪火相传的使命初心。

苏维埃-合照

“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过‘苏维埃’,今天真正站在革命前辈们战斗过的地方,那些名字瞬间有了温度。”一位同学在旧址前庄严凝视,低声感叹。青年学子们通过一件件实物重温峥嵘岁月,那为理想无畏奋斗的红色基因悄然融入年轻的血脉,先烈的英勇事迹仿佛穿越时空,激励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成为支撑他们钻研学业、奉献青春的精神坐标。

5.苏维埃

紫色硕果:大棚葡萄架的产业经济

告别红色记忆,团队转战丁里镇胜利社区。走进连片的现代化葡萄大棚,饱满的“紫葡萄”如玛瑙缀满藤架,青绿的“阳光玫瑰”在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学生们迫不及待深入田间,在技术员指导下体验采摘和包装,在镇团委书记的介绍中脑补葡萄的生长特点和现代物流,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

2.团委书记杨逍讲解

“咱这葡萄,比养儿子还上心哩!”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农一边示范采摘技巧,一边笑着打趣。学生们围拢过来,听果农细算经济账:科学种植后亩产效益如何翻倍,“丁里葡萄”品牌如何一步步赢得市场青睐。“以前只知道葡萄好吃,真没想过一串葡萄背后能撑起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一位同学在亲手采摘后,对着沉甸甸的果实由衷感叹。紫葡萄不仅甜蜜了生活,更铺就了一条扎实的致富路,成为产业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3.李汶锦采访

绿色畅想:村部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带着对革命旧址的感动与葡萄园的知识收获,当日下午,一场围绕“乡村振兴,产业何为”的讨论在胜利社区村部热烈展开。学生、带队老师与社区干部围坐一堂。笔记本上还沾着葡萄汁的印迹,同学们便结合所见所思,踊跃建言:如何利用医专专业优势,为特色农产品开发健康附加值?怎样借力红色旅游资源,实现农旅融合的引流增效?怎样让“丁里葡萄”的绿色发展模式惠及更多乡亲?“大学生带来的新想法,就像给咱这葡萄藤施了新肥!”胜利社区党支部书记郑玉美在讨论后欣慰评价。思想碰撞的火花,为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

4.胜利社区(行走的红色思政课)

当革命红、产业紫与发展绿在皖北乡村交织,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农村广阔天地、用心灵感悟农业勃勃生机、用知识助力农民解决生计。这趟“三下乡”之旅,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和对当下的触摸,更是青年力量向广袤乡土未来的一次深情致意。那些闪耀于葡萄藤蔓间的露珠,正映照着乡村生生不息的绿色希望——在根植大地的实践中,青春学子的理想与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然同频共振。(通讯员 唐婉仪 张贺 刘香菊)(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